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马利坦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64页(991字)

【生卒】:1882—1973

【介绍】:

法国神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托斯主义主要代表。1882年11月18日生于巴黎。1905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由新教改信天主教。1914—1939年在巴黎天主教学院讲授现代哲学。1941—194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1945—1948年任法国驻梵蒂冈大使。1948年移居美国。1960年参加图卢兹的“耶稣小兄弟”会,以隐居生活度过其晚年。他早年信奉柏格森哲学,后来专门从事托马斯思想理论研究。主要着作有:《哲学概论》(1921)、《论智慧及其源泉》(1924)、《知识的等级》(1932)、《真正的人道主义》(1936)、《经院哲学与政治》(1940)、《人与国家》(1951)、《理性的范围》(1952)。

(1)论幸福 马利坦强调“永恒幸福”乃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是无限的善和自己存在的上帝。上帝不仅被人们看作为自在和自为的最高的善和真谛,而且被看作占有它才是人类幸福的最高目标。要占有“无限的善”,获得永恒幸福,就必须信仰基督教,爱上帝超过爱自己。

(2)论美德 人生的道德是一种永恒幸福的道德。道德的美德要从属于神学的美德。神学的美德的标志是:具有“信仰、希望、爱情”。只有具有这种美德,才能使人的心灵与超验的上帝、神圣的善统一起来。

(3)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马利坦认为,由于原子时代的到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人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下,那些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已不能解脱人类文明面临的危机,因而屡遭失败。其原因就在于它仅仅以人为中心,保持着功利主义,由于它信赖技术而不信赖上帝,由于人们只是为了发财而从事辛苦的致富工作,而对神圣的“爱”失去了感觉。因此必须用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来取代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这是一种“新的基督教文化观”。这样,就可以使分裂了的东西协调起来,既承认人的非理性部分,使它服从理性,同时也承认人的超理性部分,使人敞开胸怀接受神性的降临,使福音的酵素和灵感,进入世俗生活的结构,使世间的秩序神圣化。这种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混合物。

上一篇:布伯 下一篇:加塞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