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德莱塞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86页(1493字)

【生卒】:1871—1945

【介绍】:

美国小说家。1871年8月27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镇。父亲原是法国的纺织工人,于1846年逃避兵役到了美国,开过纺织工场。母亲是摩拉维亚的农民的女儿。他们有子女11人。1870年工场失火焚毁,一家生活贫困。他有一个姐姐甚至被迫为娼。德莱塞12岁起充当呢绒绸缎店的店员和报童;17岁时去芝加哥谋生,曾在一家小饭馆里洗碟子,在铁器店做伙计。1888年,由小时候的一个女教师资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肆业,有机会接触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着作。一年后又回到芝加哥,充当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和洗衣店的送货员。从23岁开始,先后在芝加哥的《环球报》,圣路易斯的《环球——民主报》和《共和报》任记者,在纽约《每月》杂志任主编。1899年开始写作《嘉莉妹妹》,第二年出版,得稿费100元,生活无着,几乎自杀。又因小说在美被禁被迫停笔10年。1909年着手写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1911年出版。这是《嘉莉妹妹》的姐妹篇,是又一部对贫富对立的社会的控诉书。以后,德莱塞写了着名的《欲望三部曲》。1925年出版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使德莱塞获得了世界声誉,全书概括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在全面、广阔的背景上写出了整个文明的悲剧性。德莱塞的主要着作还有《自然和超自然戏剧集》,短篇小说集《自由及其它》、《十二个人》,长篇小说《“天才”》,散文集《敲吧,鼓儿》、《关于我自己的书》等。德莱塞在美国作家中比较早地利用弗洛伊德学说中某些有益的东西塑造典型人物。他在艺术上适当地运用性、下意识、幻觉、梦境、性的压抑与升华的学说,真切地描写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生哲学。他把弗洛伊德学说和他的现实主义的“社会背景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着眼于社会心理现象,描写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陷入了情欲的海洋,使作品富于强大的艺术魅力。德莱塞突破了美国文坛极为顽固的“高雅传统”,使现实主义取得胜利,成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奠基人。德莱塞在漫长的一生中,表露过各种各样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他作为一个贫穷的青年人,有时明显地羡慕财富和地位,但有时又是梭罗的信徒;他有时认为财富使人可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达到美,有时又把财富描写成罪恶的源头;有时谴责那种踏着别人向上爬的野心,有时似乎又认为那是超越道德的推动社会的力量。

(1)论道德上的懦夫 德莱塞认为生活本身是丑陋的,残酷的,有时还是血淋淋的,而且总是充满矛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生活本身具有悲剧性,这种悲剧性使人产生怜悯与恐惧,因为这种悲剧性的生活里有许多“道德上的懦夫”,他们为个人利益驱使,成为没有一点意志力、判断力、没有人格盲目的软体动物,他们由于极端的自私和懦弱而毫无心肠,因为按良心办事是需要勇气的。这种“道德上的懦夫”是特定社会造就的一种思想麻木的粗鄙的产品,他们受到社会的引诱,禁不住诱惑,又受到社会的惩罚。这种人引不起我们的同情,但又不能不使人们怜悯与谅解,我们能谅解“道德上的懦夫”,但不能谅解产生这种人物的社会。

(2)论欲望 德莱塞认为,人们的欲望,对财富,对权势,对女性,对艺术美的欲望,构成人们思想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切欲望,一切世俗的财富和功名成就都是一场空,人们是被动的,不断为生活欲望驱使,听任物质的引诱,在机缘的作用之下,个人的意志微不足道。社会的力量随意造就一些人,又毁掉另一些人。德莱塞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运动和人类命运的悲剧。

上一篇:高尔基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