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朱德的人学思想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620页(2992字)

(1)人学思想及特征 朱德(1886.12.1—1976.7.6),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反对段祺瑞北洋军阀的斗争。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他逐渐接受克思主义。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毅然抛弃高官厚禄,到北京、上海转赴德国,在柏林结识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法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随即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中共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秋,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官教育团,培训了一大批革命军事干部。1927年8月,他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5月,成立工农革命军(后改为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8月,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后任红军总司令。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会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与指挥了四次反“围剿”。1934年1月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长征途经四川北部时,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总指挥,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造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在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委员长。在党内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建国以后,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了重大贡献。朱德在《悼左权同志》(1942)、《祝师长五十寿辰》(1942)、《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1943)、《关于练兵与带兵问题》(1943)、《回忆我的母亲》(1944)、《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1944)、《论解放区战场》(1945)、《关于干部问题》(1947)、《部队工作要走群众路线》(1947)、《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950)、《英雄模范的光荣任务》(1950)、《青年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1953)、《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1962)等文章中阐述了不少对人和人生问题的看法,丰富了毛泽东人学思想宝库。朱德的人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鲜明地提倡革命英雄主义和群众的英雄主义。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最高价值、对苦与乐、荣与辱、生与死以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他提出共产党人、革命战士,是以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人生目的。视革命利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对革命抱有无私的忠诚与自我牺牲精神,因而能抛弃一切一己之私,而以革命之忧而忧,以革命之乐而乐。在任何困难复杂的任务和任何艰苦险恶的环境面前,从不推辞、从不畏缩,在与民族和人民的敌人斗争时,有钢铁般坚强,狮般勇猛,永远愉快达观。在革命需要时,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为革命牺牲正是死得其所,是最光荣的。他们对自己道严刻苦,埋头实际,不务虚名,对同志则虚心和蔼,关心体贴,身为群众表率。因此,朱德对那种摆老资格,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恃功挟赏、脱离群众、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坚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老就得学到老”,改造思想到老,“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为人民服务到老。他号召在各个领域开展新英雄主义运动。第二,他把革命人道主义思想和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体现在养兵、带兵、练兵、用兵中,他指出,人民军队是从爱护人民出发的,因而也是从爱护士兵出发的,因此,一定要注意战士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要关心战士的健康和成长。他强调不能把士兵当奴隶,而应把士兵当成自己的战士、自己的同志,他号召开展“尊于爱兵运动”,他还指出,要做到真心地爱护士兵还必须练好士兵的本领。首先必须从政治上关心爱护他们,“练兵先练心”,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提高他们的革命勇气,同时必须训练其智力、体力、技术和战术,提高他们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杀敌本领。他认为,打仗当然要死人,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理应敢于牺牲,但作为指挥官必须从军事上保证少死亡,要“避免无谓的损失,带兵的人,对一个人也不能轻易损失”。第三,他认为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发扬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要有信心,但不能“搞盲目的积极性,不能做不到的偏要做。”他十分强调实事实是的用兵法,指出“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变化无穷”,才能发扬人的旺盛的攻击精神,以智谋取胜,在社会主义时期,他认为建设事业只有稳步地、实事求是地搞好,人们的积极性才会更高,深刻地指出经济建设有其自身规律,“不能用那种几十万,几百万人齐上阵的办法”去搞,否则,就是盲目地发扬积极性,只能造成大破坏。

(2)革命英雄主义 朱德1944年7月7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指出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许多惊天动地的奇功,不但是由于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战术,而且是由于全军将士的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这种英雄主义是革命者致力于革命事业的一种新产物,是和旧的个人英雄主义有原则区别的新英雄主义。它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群众的英雄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不是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月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革命是为群众的事业,又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又是群众的英雄主义,群众的英雄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作所为都是为群众的利益,而个人的利益则无条件地服从群众的利益;一是相信群众力量、集体力量才是创造世界和创造历史的传大力量,个人的力量只是这个伟大力量中的“沧海一粟”。新的英雄产生于广大群众的共同行动、共同斗争中,为群众所赏识,为群众所称颂,而不是自封的,高高站在群众头上的。新的英雄也知道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是群众力量中的一点滴,不轻视较自己稍为落后的人,不嫉妒较自己更为前进的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正体现“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新英雄主义和旧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严格区别。旧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是把个人的名利权位放在第一位,而不去首先分辨革命与反革命的严格界限;是一人至上,个人突出,轻视与脱离群众,甚至愚弄与奴役群众。其结局,必然为群众所唾弃,为历史所嘲笑!新英雄主义是和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只有具备共产主义的崇高品格和伟大气魄,才能具有彻底的革命观点和群众观点,才能开展新英雄主义运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