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6页(4906字)

【生卒】:1893—1976

【介绍】: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起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去长沙一中读书,因不满意学校的课程,半年后就自动退学。他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在半年时间里,他集中精力学习世界地理和历史,收获极大。1914-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他很关心时事政治,经常去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开始他爱读《民报》,1915年《新青年》出版后他又成了该刊的热心读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对他最有吸引力。在此期间他还利用假期了解社会情况,徒步到五个县作旅行访问。毛泽东读书从不盲从,不论读什么书,他都要圈点评论,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1918年6月,师范毕业。毕业之前,他与蔡和森等人发起创建新民学会,组织会友探讨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他们议决“会友向外发展”,送一批人出国勤工俭学。7月,他到北京,以主要精力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工作。同时,在李大钊为馆长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深受李大钊的影响。1919年3月去上海,4月回湖南。“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在湖南积极响应,组织学生罢课,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7月,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他在创刊宣言中热情歌颂“世界革命”、“人类解放”,在十月革命后形成的大好形势下,发出“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的战斗号召。接着,他写的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在《湘江评论》第二、三、四号上连载发表。该文指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根本方法不是别的,“就是民众的大联合”。12月,发起驱逐湖南督军张敬的运动,作为“公民代表团团长”带队赴北京请愿。1920年1月,他在北京加入李大钊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研读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着作。这些书中,尤以《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考茨基着)和《社会主义史》(柯卡普着)对他影响最大。这时他已信仰马克思主义,自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同年5月,到上海送赴法勤工俭学会友,并会晤陈独秀,当时陈独秀正在着手进行建党工作。7月,毛泽东返回湖南,进一步组建革命组织。首先发起建立文化书社,作为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进而建立俄罗斯研究会,研究苏俄革命经验和中国实际。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1923年6月,到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初,由党中央派出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按党中央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出席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1926年主办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讲授主要课程,培养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冬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者,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民主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春,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严肃批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阐明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927年4-5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着名的“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着名论断,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随后率起义部队进入井岗山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与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从这里开始,他先后写了《井岗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分析中国国情,总结各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开创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1930年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委。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年底至1933年春,他同朱德一起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后来,他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挤出军队领导岗位。由于“左”倾路线的统治,致使红军不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于1934年10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左”倾错误,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在长征途中又组成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指挥小组,这就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此后,党和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下,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转战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战略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准确地把握住了主要矛盾的变化,系统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依据和斗争策略,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1936年12月起,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同月,他同周恩来等一起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为从思想上清算“左”倾路线,提供总结革命经验和观察当前问题的方法论原则,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着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领导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以华北为主的许多抗日根据地,撰写了一系列政治着作和军事着作。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创造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矛盾的新形式。在整风运动中,他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着作,为全党指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1943年3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5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阐明党的基本政治主张,第一次明确概括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次大会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对抗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1945年8月与周恩来一起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延缓了内战爆发的时间。1946年7月,蒋介石撕毁和谈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一起,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后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于1949年4月攻克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1949年3月,他主持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作了报告。这次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分析了我国的经济成分和面临的问题,规定了党在全国解放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同年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历史经验,并把经验归结为一个公式: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同时,他还提出了我们必须重新学习的任务。9月,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这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毛泽东集中精力领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领导安定社会秩序、镇压反革命、建设新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重大斗争。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开始提出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经195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后,正式向全国人民公布。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实行,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4年,他主持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同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始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根据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正确主张。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指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但在整理和修改这个讲话时,他加进了阶级斗争仍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样的判断,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此后的“左”倾错误种下了根苗。

1958年,毛泽东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和国家蒙受重大损失。1959年,错误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和反右倾运动,打击敢讲真话的共产党员,进一步破坏了党内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常民主生活。1960-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同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提出一系列正确措施,制定了农业、工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工作条例,使“左”倾错误得到一些纠正。但1962年他又重提阶级斗争,并逐步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理论。在这个思想指导下,1963年起,他发动了农村和部分城市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打击一批又一批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1966年,他错误地估计形势,发动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在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操纵、破坏下,这个所谓“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破坏、痛苦和灾难。在此期间,他曾几度想安定下来,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但是未获成功。在对外关系方面,他注意到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为打开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做了不少工作。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因病在北京逝世。毛泽东一生着作甚丰。1926-1957年间的主要着述已收入《毛泽东选集》1-5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