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大卫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88页(1066字)

【生卒】:1711—1776

【介绍】:

近代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史学家,近代怀疑论、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他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郡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2岁进爱丁堡大学学法律,两年后辍学,在家自学,后立志学哲学,曾在法国侨居3年,研读哲学,撰写《人性论》。1747年休谟随圣·克莱尔将军出使欧洲大陆,次年回故乡,继续从事着述,结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两人友谊深厚。60年代出任英国驻法使馆秘书,同卢梭、霍尔巴赫等人结识。主要着作有:《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英国史》等。

休谟的怀疑论是以经验为出发点的。他用知觉作为知识的基本要素,并把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两种。区别在于两者进入思想或意识时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不同。“进入心灵时最强最猛的那些知觉,我们可以称之为印象”(《人性论》第13页)。它包括初次出现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是“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观念是印象或较活跃知觉的摹本,即观念来自感觉印象。但是在什么东西使人的感官产生感觉印象的问题上,休谟表现出不超出印象(经验)的彻底经验论的局限,继而作出怀疑论的结论。“至于由感官所发生的那些印象,据我看来,它们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地断定,那些印象还是直接由对象发生的,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得来的”(同上书第101页)。休谟认为对此我们只能“存疑”,并把自己称之为“温和的怀疑论”。这种“中间派”立场使他既批驳唯物主义的物质实体,也诘难唯心主义的精神实体。

休谟着重探讨了因果问题。他批评机械论用力解释因果关系不过是“愚昧的遮掩而已”,他也认为神学唯心主义用神意解释因果关系也是无法理解的。休谟从经验论出发,认为因果联系是人们看到的类似现象的“经常的集合”,是人们在多次经验后而形成的“习惯的推论”或联想,“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否认了因果规律的客观性。

休谟在宗教问题上也是持怀疑论立场。在经验范围内,他排斥神学。至于经验以外是否有神存在,休谟认为这是无法确定的。罗教皇把他的《宗教的自然史》列为禁书。他反对重商主义,提出“货币数量论”,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的一位人物。他的《美国史》(4卷6册)是18世纪英国最完备的通史着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