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02页(937字)

【生卒】:1812—1870

【介绍】:

俄国人,19世纪着名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者,“‘俄国’社会主义即‘民粹主义’的创始人”(《列宁选集》第2卷第418页)。他是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子弟,1829-1833年间在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并和奥格辽夫等人组织学习西欧社会主义学说的小组。1834年和1841年两次被捕。第一次被捕后处以5年放逐的刑惩。第二次被放逐一年,在流放地奥格辽夫给他带去了一本《基督教的本质》。回到莫斯科后研究黑格尔哲学,撰写了《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自然研究通信》、小说《谁之罪》等。1847年流亡西欧,先在巴黎后在伦敦等地。1853年他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尔后办文学政治文集《北极星》(1855-1868)和政治性杂志《钟声》两种俄文刊物,发扬十二月党人的传统,揭露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宣传革命理论。杂志秘密运往俄国。“这是他的伟大功绩”(同上书第419页)。晚年他同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彻底决裂。

在哲学上赫尔岑批评唯心主义脱离实际的华而不实的作风。他说唯心主义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以为只要讲几句鄙视经验的话,就使经验化为灰烬,这是大错特错。他认为自然本身是存在的,在人没有出现之前自然就存在了。自然界不停顿地发展,它是一个过程、流程、流溢和运动。“这就是物理世界的辩证法”(《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18页)。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他提出“没有经验就没有科学”,经验是科学之母。“同样,在片面的经验主义中也没有科学。经验和思辨是同一种知识的两个必要的、真正的、现实的阶段”。他认为按先后顺序,经验是第一位的。人靠五官,才同自然界发生了最初的关系。“只有那以经验为基础的思辨,才不会成为空洞的唯心主义”(同上书第509页)。但他把思辨说成是高度发展了的经验,抹煞了两者的区别。

赫尔岑把现存社会秩序之所以能够巩固完全归于愚昧无知,由此认为“社会变革除了理解和力量,知识和手段以外,是什么都不需要的”(同上书第522页)。赫尔岑的历史观仍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