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29页(1064字)

【生卒】:生卒年月不详

【介绍】:

春秋末的政治家和着名商人,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三户人。曾为越国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吴,称霸中原。范蠡认为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在灭吴后,行至五湖(即今太湖),遂辞去,没有再回越国。后入齐,易名鸱夷子皮。范蠡最后来到当时的交通中心、商业城市陶(今山东定陶),自称朱公,经商致富,成为商人的典范,“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

由于范蠡在从政和经商方面都有显着成绩,经验丰富,所以他的经济思想包含对国家的经济管理和商业经营两方面的内容。

范蠡认为“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国语·越语下》),即农业生产搞得好,国富、民富,国家就会安定。如果百姓旷时废业,就会成为祸乱的根源。范蠡还重视谷物的价格。他认为谷物的价格和收成的丰歉有关,收成的丰歉又和天时有关。而天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谷物收成的丰歉和谷物价格的高低都是可以预测的。他认为,丰收之年,谷贱伤农;而歉收之年,谷贵伤末。为了使“农末俱利”,他提出了“平粜”主张,即由官府在谷价低时收购,在谷价贵时抛售,以使谷物价格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浮动,不过高,也不过低。

在商业经营上,范蠡认为要“务完物,无息币”。“务完物”的意思是经营质量好的商品。易于腐败的食物,要尽快出售,不要储存。“无息币”的意思是不要使作为资本的货币积压下来,要使货币和商品“行如流水”,加速周转。

范蠡还认为在经营什么商品上要有预见性,在市场上大量需要这种商品之前。就要收购储存,以便到时高价出售。他认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范蠡还认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是有规律的。他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他主张针对商品价格的这种变化规律,在经营上就要掌握好买进货物和售出货物的时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当某种商品价格高时,就要如对待粪土一样,毫不吝惜,及时出售,“无敢居贵”;而当某种商品价格贱时,就要像对待珠玉一样,极为珍惜,及时收购。范蠡还认为在商业经营上,要善于用人。

范蠡在商业经营上非常成功,“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后来他的子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产业,家产上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