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68页(1356字)

【生卒】:1828—1897

【介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原名利宾,江苏吴县人。父亲是塾师。18岁时,考中秀才,以后屡试不第。22岁到上海,受雇于英国传教士办的墨海书馆。后到香港为英国人理雅各译书。1867~1870年间,随理雅各游历了英、法、俄、日等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1874年回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鼓吹变法。王韬的着作,主要收录在《弢园文录外编》和《弢园尺牍》中。

王韬是一位爱国主义思想家。他目睹祖国日渐沉沦,“蒿目伤心”,“泣数行下”。即使身处异邦,乃“忧国念家”,“未尝一日忘”,表示只要“一息犹存,尚思报国”。(《弢园文录外编》自传卷十一)他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辱媚外,十分不满,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在初期,他学习西方还只限于“船坚炮利”和外国语文的狭隘范围;对西方轮船、火车、电报、农业机械等先进科学技术,虽也倍加赞赏,但认为均不适用于中国国情。

后来,王韬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由鼓吹“船坚炮利”转变为“先富而后强”;由强调除弊转到力主兴利。他提出“求富”、“兴利”的主张,反映了王韬经济思想的资产阶级倾向。

王韬认为富强即治之本,先富而后强。还认为“国强”、“民富”,“务使利权归我”,并要“持商为国本”,明确地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他的全部经济主张的中心,并主张采用西方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王韬对于地主阶级顽固派用来反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本抑末”论,进行了尖锐的批驳,指出“重本抑末”是“徒知丈田征赋,催科取租,纵悍吏以殃民,为农之狼而已。”他认为世界已到了通商“越乎境外”的时代,必须“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兴织纴”、“造轮船”、“兴筑轮车铁路”等,把大力发展工商业作为国家之本。

王韬主张在雇佣劳动的基础上建立大规模的资本主义企业,来经营工矿交通等事业,采用西方新式技术和机器,以达“求富”之目的。他还明确提出:“官办不如民办。”(《弢园文录外编·代上广州冯太守书》)但对洋务派的“官督商办”,王韬还抱有一定幻想。

王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是和他的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思想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他坚决反对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享有协定关税、领事裁判等特权,认为西方的商品侵入,会使中国陷于“枯槁”。主张变法自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西方抗衡。

王韬是介绍西方议会制度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他主张改革国家政治制度,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王韬赞美君主立宪政体,说:“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也得以下逮。”如能在中国实行这种制度,则“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下》)他希望在“君民共治”之下,“天下有志之士莫不奋起直追,众志成城,安见不足以御外侮哉!”《《弢园尺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