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富国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76页(1451字)

清陈炽着。一部关于经济问题的专着。陈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生年不详,死于1899年。字次亮,自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深入和清政府的日趋腐败,使他受到很深的刺激。他积极钻研西学,游历沿海各地,专程到香港、澳门实地考察,立志寻求中国的富强之道。1894年甲午战争前,着成《庸书》,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以求自强。在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高涨期间,他与康有为、梁启超一道组织“强学会”。1896年,写了《续富国策》一书,进一步呼吁发展资木主义经济,以配合当时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因戊戌变法失败,他无比忧愤,次年含恨离世。

19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有出现“政治经济学”的译名,当时人们把西方传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译为“富国策”或“富国学”。陈炽给自己写的书取名《续富国策》,并非作为通俗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续篇,而是意味着自己写的书与亚当·斯密所着《国富论》一样,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续富国策》分《农书》、《矿书》、《工书》、《商书》四卷,共六十篇。《农书》包括兴修水利,各种种植业,及其有关的制造业、畜牧业、渔业等。《矿书》包括研究地质学,开采各种矿产以及伐石、制水泥、制磁器和铸金、银、铜钱等。《工书》包括研究数学、力学、化学、光学、电学、天文学以及发展各工业生产部门等。《商书》研究交通、邮电、银行、货币发行、保险、学校、商报,以及各项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等。可见,《续富国策》十分广泛地论及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中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陈炽已初步认识到,国家财政只能实现已有财富的再分配,只有生产才是“富国之源”。为了论证财富的转移和生产的区别,他指出:“若生财之道,则必地上本无是物,人间本无是财,而今忽有有之。”(《续富国策·自叙》)这是中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首次对“生产”作出的定义式的表述。不仅如此,陈炽还论证了生产和流通,商业和工、农、矿业的关系。他指出,“商之本在农”,“商之源在矿”,“商之体用在工。”(《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

陈炽不仅一般地重视生产,而且也有“重商”观点。他认为英国“纵横四海”全靠“商之力”。他更多地从对外贸易差额的角度论证发展大机器工业的必要性。因而,他也将对外贸易视为“生财之道”。他在承认“食”和“货”都是财富的前提下,更突出强调财富的货币形式。

陈炽为了驳斥顽固派用贵义贱利的儒家传统教条来反对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对“义”和“利”的概念作出新的解释。宣称“义”就是一种承认人人都有追求个人财利的权利,允许人人自由追求的财利为“公利”,而追求“公利”就是“义”;反之,只许少数特权人物把利“私之于一身”,这是“不义”的。陈炽尖锐地指出顽固派鼓吹贵义贱利的实质,是用见不得人的手段“罔利”。他说:“吾虑天下之口不言利者,其好利有甚于人也;且别有罔利之方,而举世所不及觉也。”(《续富国策·攻金之工说》)

陈炽对于洋务派垄断新式工业,压制私人资本的政策,“袒媚洋商而摧折华商”(《续富国策·创立商部说》)的反动行径,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