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托罗维奇,列奥尼德·维特列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73页(966字)

【生卒】:1912—

【介绍】:

苏联数学家和经济学家。1932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1934年即任该校教授,并于1935年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4年起任科学院院士;1965年由于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而荣膺列宁奖金,1975年又因对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所作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60年后他担任过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数理经济研究部主任、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政治经济学百科全书》编委。主要论着有:《组织和计划生产的数学方法》(1939年)、《大批货物的运输配置问题》(1942年)、《经济资源的最佳利用》(1959年)、《一个资金可即时转换的单一产品动态模型》(1967年)、《关于计划部门发展和技术政策的最优数学模型》(1967年)、《经济学中的最优解决》(1972年)。

早在1939年,当康托罗维奇研究列宁格勒胶木板托拉斯向他请教的生产管理问题时,就在线性规划这一应用数学领域中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从而为探讨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开辟了新的途径;他提出并利用“求解乘数”即影子价格的概念,解决了采用常规的数学分析难以奏效的具有线性约束的极值问题。此后,他在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把线性规划的应用范围从微观经济扩大到宏观领域之中,并指出可以将国家计划的编制看成一个庞大的最优化规划问题,而此时的求解乘数便将转化为各种商品和经济资源的短期最优价格体系。60年代以后,他又进一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的多时期模型,旨在探索长期中的最优规划问题。他指明:对于所有的产品和生产要素都存在着一组往往随时期而变化的动态价格,这组价格能满足长期计划所要求的4种约束条件,因而使该计划成为最优化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他还指出:在计算长期最优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将不同时期的投入和产出折合成同一标准,必须确定社会的投资效果定额,即每增加一单位边际投资在单位时间内造成的净产值增加额。他并对苏联的这种定额进行了细致的计量分析。除了从事理论研究外,他在60年代还亲自参加和指导了运用线性规划改进苏联轧钢工业布局的工作,并取得显着的实际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