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诺维也夫,格里哥里·叶夫谢也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61页(817字)

【生卒】:1883—1936

【介绍】:

联共(布)党内反对派首领之一。生于俄国赫尔松省一个小奶农场主家庭。从14-15岁起,靠自己的劳动为生,当过教师和商店办事员。90年代末,在南方参加工人运动。1901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先后在柏林、巴黎、伯尔尼参加国外革命活动。1903年,在瑞士见到列宁,并结识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发生分裂时,立即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不久,被派回国,在南方协助建立秘密印刷厂,参加“火星派”,反对“经济派”。1904年底患病,再次出国,考入伯尔尼大学攻读化学。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在总罢工高潮中返回彼得堡工作。不久出国,转攻法律。1906年3月重返俄国,任布尔什维克彼得堡党委员会委员,进行了反对孟什维克的坚决斗争。1907年在党的第五次(统一)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08年被捕,获释后赴日内瓦,同列宁和加米涅夫一起编辑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无产者报》。此后同列宁一起长期在国外工作。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随同列宁回国,领导彼得格勒苏维埃工人部的工作,并任《真理报》副主编。7月事变后,根据中央决定,和列宁一起转入地下。8月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10月进入政治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夕,同加米涅夫一起在米孟什维克的《新生活报》上发表不赞成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的声明,泄露了党的机密,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任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曾多次主持召开共产国际代表大会。1925年成为“新反对派”(或称“列宁格勒反对派”)首领之一,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1926年夏,同托洛茨基结成反对派联盟,进行反党活动。1927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28年恢复党籍。1932年再次被开除出党。次年又一次恢复党籍。1934年第三次被开除出党。1936年8月被处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