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486页(1571字)

【生卒】:1794—1857

【介绍】: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史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官至内阁中书,曾从刘逢禄学《春秋传》,和龚自珍同属于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派。当过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和两江总督陶澍的幕僚,对社会实际问题较有研究,受贺长龄聘请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为陶澍筹划海运、水利、盐务等,提出许多具体建议。他同林则徐、黄爵滋结识,一起议论时政。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时,主张严厉禁烟并积极抵御外侮。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时,他亲自参加浙东抗英战役。战役失败,退而发愤着书,1842年编成《圣武记》,用清朝的武功激励人们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同年编成《海国图志》,十年后扩为一百卷。此书是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巨着。此书对中国人民了解西方起了很大的作用。1845年中进士,出任江苏东台知县,继任兴化知县、高邮知州。在高邮办过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因延误驿报,被革职。晚年皈依佛教,潜心着述,64岁病殁于杭州。着作除上述外,还有《古微堂集》、《书古微》、《古微》、《元史新编》、《老子本义》等。

他重视下层人民,具有民本思想。说:“天下其一身与,后元首,相股肱,诤臣喉舌。然则孰为其鼻息?夫非庶人欤?”(《魏源集》第67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皇帝是头脑,宰相是股肱,诤臣是喉舌,而民众是鼻息。人不呼吸便要死亡,君主不了解下情便无法治理国家。他要吏、百工、庶人皆得进言,这样,君主才能集思广益,众贤才能聚于本朝。对君臣关系,要求大臣象汉朝的汲黯、唐朝的魏徵那样,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惟人臣有如山之力,始可回人主如天之威。”认为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不会损害人主的尊严。而清朝皇权高度集中,政治十分腐败,大臣“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物,除私党之外不知人才为何物。”安于宴乐,明哲保身,养痈致患。而官吏不问民瘼、不习吏治、不问国计民生和边防,只知道课以苛捐杂税,层层盘剥,中饱私囊,敲诈勒索。他要求改革弊政,改革的原则是有利于民。天下事,“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他认为:“无非以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治理国家要有充足的粮食和强大的军队。对民不要赋税苛繁,“烹烦则碎,治民烦则乱”。改革是改“法外之弊”,不能触动封建法制,又只能渐变。(以上引文引自《默觚治篇》,《魏源集》第35-80页)

他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主张抵御,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建议设立译馆,翻译西书,设造船厂、火器局,制造军火船炮,改编绿营水师,淘汰老弱的士兵,仿造西方制造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技术机器等。

他在鸦片战争中看到民众的力量发动起来足以抵御外侮,说:“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帅,歼夷兵,以款后开网纵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海国图志》第1卷)他赞扬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抗英斗争,“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魏源集》第806页)对投降派进行了无情的鞭鞑!

顽固派对魏源学习西方技术的主张横加攻击,说什么学西方是“多事”、“糜费”,西方技术是“奇技淫巧”,学了会“败坏人心”。魏源反驳说:信邪教,抽鸦片烟,是不可学,而西方技术是“奇技而非淫巧”。他举了俄国彼得大帝微服西行学习工艺,返国传授技艺,使国家强盛的例子,说明学习西方技艺是为了使国家富强,并不可耻。魏源成为戊戌变法维新派改革思想的先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