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79页(800字)

【生卒】:1254—1324?

【介绍】:

元朝着名史学家。字贵与。江西乐平人。其父廷鸾南宋度宗咸淳年间曾任右丞相,他十九岁时即以恩荫补承事郎。二十岁漕试第一。马廷鸾因与贾似道不合,辞相归田。马端临侍奉父亲,亦不复为官。南宋灭亡,元召用,他以父疾力辞,隐居不仕。马廷鸾病故,他才渐起为学官,先后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山长、教授,台州路教授。后家居,门生弟子甚众。他不殉亡宋,忍生着书,乃欲流传后世,主张“怵惕为生道”(《春雨亭记》,《乐平县志》卷二七《艺文》)。“无心经世纲,有道藏邱生”(《明经堂记》,《乐平县志》卷二七《艺文》),表达了他出世的思想。其父马廷鸾曾讲学于乐平的披云堂,他入元以后亦任教慈湖、柯山书院,颇有父风;马廷鸾着有《六经集传》、《仪礼本经疏》自序、《楚词补记》、《洙泗裔编》、《读史旬编》、《咸淳遗老集》,马端临亦着有《大学集传》、《文献通考》、《多识录》、《义根守墨》。马端临《文献通考》乃系马廷鸾《读史旬编》发展而来。《读史旬编》序中,马廷鸾说明该书有制度的沿革,且谱叙周至五代之世,共三十八帙。书成他已七十,并言“不可不令儿辈觉也”,是以此书必传马端临。五代后周至南宋宁宗嘉定末的典章制度,乃马端临创作。《文献通考》中多次引用“先公曰”,显然是马廷鸾的史论。该书经二十余年方始完成,编写甚为艰辛,“过江四丁未矣,而《通考》又成之书”(李谨思《〈文献通考〉序》,《乐平县志》卷二五)。从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正好经过四个“丁未”年,意为自南渡以后一百八十年,才有此巨着问世。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真人王寿衍寻访有道之士,至饶州路,录其书上进,命官镂板以广流传,并令马端临亲带稿本赴饶州路治所校勘。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始竣工,这时马端临已经六十九岁了。关于该书,详见《文献通考》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