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爱德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27页(1287字)
【生卒】:1737—1794
【介绍】:
18世纪英国和欧洲杰出的历史学家。1737年4月诞生在伦敦附近普特奈镇一个议员家庭。15岁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1753年赴瑞士森桑洛学习,在此奠定学问的基础。1764年10月15日在罗马凭吊卡庇托尔废墟时,浮想联翩,决心编撰《罗马帝国衰亡史》。1770年定居伦敦,开始写作此书。第一卷于1776年出版,从此扬名欧洲。他虽两度当选议员,但对政治不感兴趣。1783年移居洛桑,潜心写作。1787年6月全书脱稿。以后写成自传体作品《回忆录》(1796年出版》。1794年病故。
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时代,各国启蒙学者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展开深刻批判。这就给吉本的思想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和洛克的自由平等思想对他的影响更大。《罗马帝国衰亡史》分六卷,71章,共120多万字。它大体可分成两部分:第一至四卷为第一部分(1-47章),作者在简略回顾公元98-180年间罗马帝国的历史以后,主要记述公元180-641年前后500年间的史事。第五、六两卷为第二部分(48-71章),记述公元641-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的800多年间的史事。全书上自罗马安东尼时代写起,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轫,其间跨越了1300余年,范围遍及古代欧、亚、非三洲。不仅记述了罗马帝国兴衰过程,也涉及到波斯、匈奴、日耳曼、阿拉伯及土耳其诸帝国的历史。称得上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通史之作。他能把这样国别众多、年代久远、纷繁复杂的通史写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主要是他具有历史连续发展的观念。他在欧洲史学史上搭起一座桥梁,使古代与近代的历史连接了起来。他特别重视原始资料。从古代和17、18世纪史学家搜集到的文献材料和研究成果中选取精华加以利用。该书每页都有详尽的注释,书中史料丰富,对许多历史事件的判断准确,至今仍为权威之作。
吉本富于大胆的批判精神。他用最辛辣的语言和冷嘲热讽的态度,批判基督教会,认为“传统的罗马英勇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消失了。基督教所起的破坏作用就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该书15、16两章专论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本质,在全书中最为精采。该书文笔典雅、叙事生动、晓畅可诵、雅俗共赏,可称散文精品。吉本是17、18世纪西欧古代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代表了18世纪欧洲史学的最高水平。《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西欧启蒙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着作之一。
吉本在研究历史时只重视政治、军事、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史事,忽略了经济史;把历史归结为显贵人物的活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认为中世纪文化基本上没有可取之处,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完全否定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已跻身于世界名着之林,被译为欧洲各国文字,广为流传。中国有该书王绳祖、蒋孟引的中文选译本,收入吴于廑主编的《外国史学名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