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莱,朱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32页(1224字)
【生卒】:1798—1874
【介绍】:
又译为密芝勒或米希累,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1798年8月生于巴黎的一个贫穷印刷工匠家庭。少年时边工作边上学。1821年毕业于查理曼学院,曾执教于罗兰学院。1827年他把维科的《新科学》译成法文出版,名震遐迩,被法国高等师范学院聘为教授。1830年任国家档案馆历史部主任。1838年为法兰西学院历史系教授,1852年因拒绝宣誓效忠拿破仑三世而遭放逐。晚年专心着述。1874年2月在耶尔去世。
米什莱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历经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等时期,对劳苦大众怀有深切同情。他在《世界史导言》(1831年)中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要写出人民的历史,必须研究民间传说、稗官野史及流传下来的民歌民谣、剧本、碑铭、绘画等各色各样的史料。研究历史不能限于读那些帝王将相的传说,而必须把整个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这种重视人民群众、重视研究社会的思想贯穿于他的全部作品。他在自己的主要着作《法兰西史》(共17卷,1833-1867年陆续出版)中宣称,写作此书就是要把中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在前6卷中,使用的全是原始材料,证明法国人起源于高卢的克勒特人。他认为中世纪的历史应以人民的生活为基础,不应以国家的生活为基础,这几卷力图描绘出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实况和精神面貌,说出千百万普通农民的痛苦和希望。第3卷有《法国的锦绣河山》一章,对祖国和人民热情歌颂,读之令人发奋。但是后11卷(始自文艺复兴,止于法国革命)由于缺乏档案材料,学术价值不如前6卷。
米什莱最出色着作是《法国革命史》(共3卷,1846-1853出版)。这是第一部用共和党人的观点叙述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着作。他确认革命是“公正的反抗,永恒的正义的为时已晚的来临”。他说写这部书要“把自己融化在当年的那个革命环境中”,成为当年革命群众中的一员;要使当年那些为革命捐躯的志士仁人,能在他的笔下“得到第二次生命”。他对那些革命家,特别是对丹东颂扬备至,称丹东为“人民的代表”,而对路易十六则称为“暴君和卖国贼”。该书奠定了大革命史学进步传统的基础,传诵甚广,除法文本外,欧洲各国几乎都有译本。他的着作对当时社会也有影响,如《人民》(1846年)一书,由于曾号召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就对1948年的革命起了一定的动员作用。
米什莱在19世纪法国史学中独树一帜,自视为“革命和人民之子”。也有人称他为“法国第一位伟大的人民史学家”。当然他不可能对人民作历史的、阶级的分析,他说的人民主要是指资产阶级。他虽然把君主制、贵族和天主教看成人民之敌,但是对共产主义也持否定态度,甚至对雅各宾民主专政也不十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