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73页(800字)

【生卒】:465—521

【介绍】:

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文心雕》的作者。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他家贫早孤,终身未婚。他刻苦学习,与僧佑和尚朝夕相处,积十余年的功夫,终于博通佛教经论。

梁天监年间,他做过记室、参军等小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受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器重。刘勰精通佛典。京都寺塔和名僧碑志,很多出自他的手笔。晚年正式出家,皈依佛教,改名慧地。

《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主要着作。他写这部书是为了实现其政治抱负。但“人贱物亦鄙”,这部着作脱稿以后,却“未为时流所称”。(《梁传》)刘勰深知,一部优秀的着作,是“音实难知,知实难逢”的;但“良书盈箧,妙鉴乃订”(《知音》)。必须经高明的鉴赏家评论,才能做出定论。因此,他决定请求当时文坛上声望甚高的沈约给予评价。沈约读后“大重之”,不仅认为此书“深得文理”,还“常陈诸几案”,以便自己随时翻阅。由于沈约的称誉,刘勰及《文心雕龙》才渐为世人所知。此外,刘勰还写了一些碑志之类的东西,今存《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一篇(见《艺文类聚》卷七十六)和《灭惑论》一篇(见《宏明集》卷八)。

《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着。这部“体大思深”的巨着写于齐朝末年。全书共分五十篇。前二十五篇除《原道》等三篇是总论外,其余大致是阐明各类文体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的;后二十五篇是论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问题,其中包含刘勰对于文学批评的原则、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的精辟见解。刘勰能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写出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缜密的文学理论巨着,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参见文心雕龙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