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18页(1266字)

【生卒】:1627—1703

【介绍】:

清初文学理论家。字星期,号已畦。原为浙江嘉兴人,由于晚年定居吴江横山讲学,也称横山先生,亦作吴江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以伉直不附上官意,用细故落职”,于是纵游泰岱、嵩高、黄岳、匡庐、罗浮、天台、雁荡诸山,海内名胜略遍。

叶燮所作的《原》,是一部完整的诗歌理论着作,对诗歌创作的历史发展,诗歌创作的独创性途径,作家的主观条件,诗歌创作所需要的形象思维,以及反映论与形象思维的关系,艺术的美与艺术的关系等等,提出了系统的看法,成为《文心雕》之后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重要的着作。叶燮提出“时有变而诗因之”“以诗言时,时递变而诗随之”的文学观,详细分析了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的变迁,怎样影响着其后诗歌长河的发展和变迁。在这个问题上,叶燮既着重分析历代一些代表作家的“心思才力”的“深浅、高下、长短”之别,又从发展的观点着眼,着重分析了他们之间“孰为沿为革,孰为创为因,孰为流弊之衰,孰为救衰而盛,一一剖析而缕分之,兼综而条贯之”。他认为一个时代虽然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并且代各有人(所谓“各自炫奇翻异”),但他们不仅成就和影响各不相同,并且,他们都处在“相禅相续”、有“沿”有“革”的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孤立的,彼此、前后毫不关涉的存在。叶燮“条贯”地分析时代与诗歌发展的关系,以及诗歌发展过程中“沿”“革”的关系,是为了阐明一个诗歌创作上的重要观点,即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一个作家应该有一个作家自己的不可重复的特色:“自成一家”。叶燮把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归纳为:就“在物者而言”,即就被表现的客观事物来说,以“理、事、情”为根本;就“在我者而言”,即就作者的主观来说,需要“才、胆、识、力”为依据。两者是互相作用的。诗歌创作所需要的“理、事、情”是:“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就是说艺术要表现“理”,但它所表现的“理”,又是“不可名言”的,其表现却应该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

叶燮很重视作者的“才、胆、识、力”,认为“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不待于此而为发宣昭着。”“才、胆、识、力”中,识是最重要的。他将四者的作用概括为:“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叶燮强调“理、事、情”和“才、胆、识、力”,主要在于“非就诗以论诗”,而是论述达到诗的真正独创性的主客观因素和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是根本谈不上艺术独创性的。《原诗》中论述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原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论述创作过程的种种问题方面,叶燮涉及的较少,远远不能和《文心雕龙》相比拟;但在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美学观等方面,《原诗》却又是《文心雕龙》所不能比拟的。(参见《原诗》条)

上一篇:冯梦龙 下一篇:《原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