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36页(1098字)

【生卒】:1892—1978

【介绍】:

中国现代作家、人、戏剧家和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运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成仿吾组织“创造社”。1928年旅居日本,运用克思主义观点,开拓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着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并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战开始,回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写的《屈原》、《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优秀历史剧作,出版了《李白杜甫》等学术论着。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新文学运动的杰出组织者、推动者。他既是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与写作的积极组织者,又是较早提出“革命文学”主张的人。1927年以后,创造社提倡无产阶级文学,郭沫若积极撰文鼓吹,成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积极倡议召开全国文代大会,并亲自组织筹备了这次文代会,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十年中,郭沫若始终站在新文学运动的前列。郭沫若还是我国新诗发展的奠基人。他从“五四”开始诗歌创作,是新诗开创者之一。他的诗集《女神》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开了一代诗风。1928年1月,他的诗集《恢复》出版,显示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以后诗歌创作的实绩。郭沫若是历史剧的不断创新者。1923年先后写成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1925年又写成《聂莹》。利用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表达了妇女解放的主题,歌颂了妇女的叛逆精神。这些历史剧进一步发展了诗剧“借古鉴今”的传统和浓郁抒情的艺术特征。抗战时期写的六部历史剧,显示作家历史剧创作的丰收和艺术上的成熟,并在艺术上把我国现代历史剧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集中代表者。“五四”时期创造社的成立,形成了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浪漫主义流派,郭沫若是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女神》为现代革命浪漫主义诗歌奠定了最初的基石。以后的诗集《前茅》、《恢复》,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和抗战时期的《屈原》等六大悲剧,继续并发展了《女神》的革命浪漫主义传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上一篇:《阿Q正传》 下一篇:《女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