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35页(1250字)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着作,出版于1916年。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这种教育首先是通过传达来进行传递的。传达是一个参与经验的过程,直到个人经验变为公共所有为止。这种传达必须通过环境的中介才能发展。环境即生物实行其特有的活动时有关种种情况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任何成员进行活动时所结成的伙伴的一切活动。个人参与某种共同的活动到什么程度,社会环境就有多少真正的教育效果。因此,应该提供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专门培养青少年的能力。

杜威批评了传统的教育,认为这种教育的错误在于:第一,不考虑儿童的本能的或先天的能力;第二,不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第三,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他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点,认为认识到生活就是生长,这就使我们能够避免所谓把儿童期理想化。生长的能力,依靠别人的帮助,也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而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在教育目的论上,杜威认为,教育本身没有目的。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而他们的目的,也不是教育上的抽象概念。从外面强加给教育目的的缺陷,根子很深。教师从上级机关接受这些目的;上级机关又从社会上流行的目的接受这些目的。教师把这些目的强加于儿童。第一个结果使教育的智慧不能自由发挥;第二个结果则是学生通过由外面双重或三重的强迫,接受这些目的,他们经常处于两种目的的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在培养思维能力上,杜威提出了教学的五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课题,作为思维与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关于教材与课程,杜威要求把儿童的经验作为教材的依据,而不要把教材看成是固定的和现成的儿童经验以外的东西。儿童的主观经验是教材的起点与中心,而它又主要表现为活动性的课程。杜威很注重游戏、活动作业、各种手工、烹调、缝纫等课程,注重在学校里设实验室、商店、菜园,还主张运用化妆、表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认为这样的课程获得的经验可与学生在校外生活中的经验相似,从而减少校内外生活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切地了解社会。

关于道德教育,杜威认为,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还认为,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

上一篇:杜威,约翰 下一篇:《教育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