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夫,伊万·安德烈叶维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57页(1394字)

【生卒】:1893—1978

【介绍】:

苏联教育学家、是40一50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教师家庭,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933年前,主要从事农业教育工作,1935年至1938年在联共(布)中央学校部工作。从1937年起先后任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1942年至1950年担任《苏维埃教育学》杂志主编。从1946年至1967年间连续担任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院长,其中于1949年至1956年兼任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

凯洛夫基本上是在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一位苏维埃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活动是从事教育领导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他对苏联20年代的极左教育思潮持批判态度;对30年代后联共党中央的一系列教育决定,积极拥护,并在教育实践中予以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在联共党中央有关教育决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起来的。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凯洛夫根据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人的科学原理,明确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他说:教育就是这样从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产生的,教育的产生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同时,凯洛夫依据教育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史实,指明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是一种历史的现象。而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彼此相联,教育同该社会中政治经济及社会关系也是紧密联系的。关于教育的社会作用问题,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既成为反对剥削者斗争的有力武器,又成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武器。在教育对人的成长和所起的作用问题上,他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在人的性格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二、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凯洛夫遵循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以及列宁关于培养共产主义一代新人的理论,提出苏维埃学校应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其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培养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建设者和苏维埃国家勇敢的保卫者。

三、关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上,他肯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人类在其历史发展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共同之点。因此教学过程应在科学的认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同时他又指出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与科学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过程。

鉴于苏联20年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所犯错误,凯洛夫明确指出: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学过程尽管是师生双边活动,但是师生的作用并不是均等的,教师的讲授应起主导的作用。凯洛夫还论述了教科书的作用,认为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凯洛夫的许多教育观点已显得陈旧落后,如他过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历史性,忽略教育的继承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重视不够;认为“单轨制”是社会主义的,“双轨制”是资本主义的,教育只能搞“大面积丰收”;而因材施教,培养“尖子”,则被斥之为资产阶级天才教育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上一篇:《教育诗》 下一篇:《教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