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82页(1822字)

美林格伦着,1976年出版。该书是当前美国、加拿大高等院校心理系、教育系以及其他系科采用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并被公认为是“第一流的教材”。

本书作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到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学。由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教和学发生在一种社会背景之中,因此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广义的应用社会心理学也可能是合适的。

全书共分十八章,比较集中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学习、课堂管理、集体教育、问题行为、心理卫生、教师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作者在每一章简明扼要地阐述理论的同时,十分注意联系课堂教学及教育实际,介绍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以说明问题。作者在第一章《对教和学心理学的理解》中指出,教育心理学关心三个焦点区域的理解发展: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三个区域相互重迭和相互关连。教师往往有一种过多关心学习情境而忽视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倾向。“理解”的意思是对于并非一眼可见的人类行为的关系的洞察,能从各个方面、各种观点去解释行为,形成对行为的重要因素的意识,认识行为的原因,和对行为作出准确的预见。教师没有理解,在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应时就易落入俗套,屈从学生行为在他身上产生的影响方面,而不是在它的背景或其他重要方面作出反应。作者认为,虽然在教育心理学的早期年代,心理学家同教育家有隔阂,但在今天却已紧密合作。对于教师来说,如能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观察课堂进行的事情并且通过实验与研究教和学的方法,而在自己的职分上变成“教育心理学家”,那他就会变得更有能耐。

书中第四章,作者提出“家庭是文化动因”的命题,将教育与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家庭基本模式的某些极为明显的差异是某些人群中发展起来的文化群,这些文化群和其他国家有密切的联系。每个家庭的基本模式根据各自的需要和爱好互有不同,有的差别大些,有的小些。而在个人差异和基本模式之间,有的家庭模式是某种家庭的典型——是文化领域中的亚文化群。从教育的观点看来,家庭在给儿童介绍和传授文化知识的意义上起关键作用。

书中第八章《教学过程的心理学概念》,作者将一些新的理论模式纳入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之中,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看法。作者认为,如果一种学习理论能帮助我们成为有成效的教师,它应当做到下列几点:①它必须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学习的所有过程。②它必须扩展我们理解在任何方式下鼓励、制止或影响学习的种种条件和力量。③它必须能使我们对学习活动的结果作出合理而精确的预测。就教师而论,一种教学理论之所以是有用的或有效的,只不过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比没有这种理论更能使他们对学习做出较好的预测。④它必须是能用来使我们成为更为成效的教师的各种假说、线索和概念的一种源泉。⑤它必须是能在课堂上犹如通过实验和研究那样被检验的,从而扩展我们理解教学过程的有关学习的一些假说或有见识的预感的来源。接着,作者提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的基本设想:即每个人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更有能力和效力的持续的内驱力;人的能力和效力主要是学习的结果;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学习过程,这些过程是当个人觉察到内部或外部环境中的事件对其先前经验来说是新异时起动的;学习成为能力和效力是一种持续的、终身的过程。在这一章,作者还用了相当篇幅展示了本世纪初以来各种学习理论,如:“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教学机器”(斯金纳),“强调经验整体性的理论”、格式塔理论(考夫卡),场的理论(勒温),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现象学派的学习理论(康姆斯、斯耐格)和人本主义(罗杰斯)教学理论,这些都能给人以清晰的理论发展线索,而促进对教与学心理过程的正确理解。

本书还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儿童、不良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最后,作者对教师心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教师的成效依赖对他自己的了解和对他所教学生的了解。因此,最本质的是教师学会和试图了解他们自己生活中的心理因素。教师所担负的多种多样的职责、功能,要求他扮演许多心理的角色,本书将这些角色称为“教学的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和“自我定向的角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