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酰苯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精神疾病现代药物治疗手册》第105页(8275字)

氟哌啶醇

【药品通用名】氟哌啶醇。

【别名或商品名】氟哌丁苯,氟哌醇,Haldol,Serenase,HD。

【药品英文名】Haloperidol。

【化学分子式】C21H22ClFNO2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甲醇、丙酮及苯。

【药理作用】本品是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的代表药物,结构与吩噻嗪迥异,药理作用相似,具有较强的阻断多巴胺能受体的作用,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效应并能增多脑内多巴胺的转化,是强的D2受体阻滞剂,弱的D1受体阻滞剂。有较弱的抗胆碱能及抗α-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无抗组胺作用。抗阿朴吗啡引起呕吐,抗苯丙胺的刻板动作,抑制条件回避反应的作用强于吩噻嗪,抗精神病作用强而持久,对躁狂、幻觉、妄想有明显作用,对慢性病人有一定激活作用,镇吐作用强,镇静作用弱,降温作用不明显。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70%,3~4h达血浆最高浓度,肌内注射tmax为20min,作用持续3d。排泄相对较慢,t1/2为21h。吸收入血后,90%与血浆蛋白结合可分布至全身,以肝内含量最高。肝内经氧化,代谢物由尿排出。24h排出近50%,代谢产物无活性。

【适应证】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适用于青春型和有敌对情绪及攻击行为的偏执型的精神分裂症。

本品是控制兴奋躁动的首选药物,对吩噻嗪类治疗无效者可能有效。亦用于有兴奋躁动症状的中毒性、感染性、躯体性和心因性精神病。对慢性病病人有一定的振奋作用。

(2)用于焦虑性神经官能症。

(3)呕吐及顽固性呃逆。

(4)与哌替啶合用可以增强其镇痛作用。

【用法与用量】

(1)精神病:口服,开始2~4mg/d,分2~3次服,逐渐增量至8~32mg/d,维持量4~12mg/d。急性期可肌内注射,5~10毫克/次,1~3次/天,或静脉注射,5mg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1~2min内缓慢注入,每8h1次,待好转后口服。

(2)儿童的行为障碍,活动过多及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口服,从2mg/d开始,最大剂量可达8mg/d,分3次服。

(3)小剂量可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止吐及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多见且较重,主要有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少数病人有头昏、乏力、皮疹、失眠、口干等反应。偶见高热及心电图改变。

【注意事项】本品与锂盐合用(大剂量)可能导致脑损伤,应避免合用。大剂量使用可导致药源性抑郁。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故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曾有致畸报道,孕妇忌用。可自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中毒临床表现】

(1)锥体外系症状:如静坐不能、震颤、肌张力增高、协调动作困难、急性扭转性运动等。儿童、老年及有脑病变者,较易出现上述表现。

(2)可见高热反应、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亦有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者。

【中毒解救】

(1)如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口服或肌内注射抗胆碱能药(苯海索、苯甲托品或东莨菪碱等),可迅速控制症状。

(2)如出现血压大幅度下降,可用麻黄素、高渗糖对症处理。

(3)本药无特效拮抗剂,发现超剂量症状时应停药,并采用及时的对症及支持疗法,可适当应用抗胆碱能药。一般可于3~7d内缓解。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麻醉药、镇痛药、催眠药合用时,应减少剂量。本品可翻转胍乙啶的降压作用。本品肌内注射后,可引起呼吸肌运动障碍。

【制剂与规格】片剂:2mg,4mg;注射剂:1ml∶5mg。

氟哌利多

【药品通用名】氟哌利多。

【别名或商品名】氟哌啶,哒罗哌丁苯,哒哌啶醇,Dridol,Inapsine。

【药品英文名】Droperidol。

【化学分子式】C22H22FN2O2

【性状】本品为黄色无定形粉末,遇光易分解,略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氯仿。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与氟哌啶醇基本相同。特点为在体内代谢快,作用维持时间短。

【药代动力学】口服及肌内注射吸收迅速,10min达血药浓度峰值,t1/2为2.2h,作用持续6~12h,主要在肝脏代谢,约75%经尿排出,22%经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

【适应证】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状态。也利用本药的安定作用及增强镇痛作用之特点,将其与强镇痛药芬太尼一起静脉注射,可使病人产生一种特殊麻醉状态(精神恍惚、活动减少、不入睡、痛觉消失),称为“神经安定镇痛术”。用于外科麻醉,可进行某些小手术,如烧伤大面积换药,各种内镜检查及造影检查等;亦可作麻醉前给药,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紧张、镇吐、抗休克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1)治疗精神分裂症:10~30mg/d,分1~2次肌内注射。

(2)神经安定镇痛:每5mg加芬太尼0.1mg,在2~3min内缓慢静脉注射,5~6min内如未达一级麻醉状态,可追加半倍至1倍剂量。

(3)麻醉前给药:手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2.5~5mg。

【不良反应】

(1)神经精神紊乱(小剂量):早期运动机能障碍(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牙关紧闭等),迟发性运动功能障碍(长期用药者)。

(2)锥体外系症状:运动不能伴有或不伴有肌张力增高,部分见于抗胆碱能、抗帕金森病药;高肌张力运动、兴奋性运动、静坐不能。

(3)镇静或嗜睡:常见于用药初期。

(4)冷漠、焦虑、胸腺状况的变化(尤其见于抑郁者)。

(5)内分泌及代谢紊乱:阳痿、性冷淡、闭经、男子乳房女性化、高催乳素血症、体重增加、体温调节紊乱、高血糖、糖耐量改变。

(6)自主神经紊乱(大剂量):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7)恶心综合征(罕见):苍白、高热、自主神经紊乱。出汗及血压波动,可能为早期症状。

(8)皮疹、舌水肿、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紊乱、尖端扭转,罕见猝死病例。

【注意事项】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暂停用药(恶性疾病可能)。急性乙醇中毒时,不宜使用。不应超过规定用药剂量。驾车者及操作机器者有出现嗜睡危险。加强对癫癎病人的监测(降低癫癎的阈值)。老年病人、严重的心血管病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改变)和必须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帕金森病者,出现镇静、低血压时慎用。对本品过敏者,如患有帕金森病、重抑郁症、昏迷、心动过缓、低血钾、嗜铬细胞瘤者。动物实验未证实具有致畸作用。缺乏对人类进行实验的资料。新生儿的母亲长期及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很少出现锥体外系综合征。从预防角度看:在妊娠最初3个月期间不应使用,应限制用药时间,应在妊娠末期降低用药剂量,应纠正帕金森病,宜对新生儿的神经及消化道功能监测一段时间。禁止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同氯丙嗪。

【制剂与规格】注射剂:1ml∶5mg;口服液:20g/L。

三氟哌多

【药品通用名】三氟哌多。

【别名或商品名】三氟哌啶醇,三氟哌丁苯,Triperidol。

【药品英文名】Trifluperidol。

【化学分子式】C22H23F4NO2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则颜色变深,溶于乙醇,微溶于水、丙酮、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盐酸盐溶于水。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同氟哌啶醇,但作用快而强。对精神分裂症慢性症状疗效较好,但镇静作用弱,在抗精神症状上具有抑制和兴奋双相作用特点。毒性仅为氟哌啶醇的1/10,故使用较安全。

【适应证】对精神分裂症状疗效较好。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2~10mg/d,分1~3次服,维持量为1~5mg/d;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滴:2.5~10mg/d,分1~3次用。

【不良反应】多见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有失眠,暂时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

【注意事项】同氟哌啶醇。

【药物相互作用】同氟哌啶醇。

【制剂与规格】片剂:0.5mg,1mg;注射剂:1ml∶2.5mg。

溴哌利多

【药品通用名】溴哌利多。

【别名或商品名】溴苯哌丁苯,溴哌醇,Impromen,Bromidol。

【药品英文名】Bromperidol。

【化学分子式】C21H23BrFNO2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黄色无定形或微晶形粉末。易溶于水,溶于有机酸的稀溶液。

【药理作用】本品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可对抗阿扑吗啡、苯丙胺的作用,对条件回避反应有抑制作用,但对强直性昏厥作用弱。实验证明,本品具有促进脑内多巴胺代谢和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的作用,这与其抗精神病作用有关。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可吸收,且吸收较迅速,4~6h后达血高峰浓度,t1/2为20.2~30.0h。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自肾脏排出。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通常成人3~18mg/d,分次服用,根据病情或年龄,可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6mg/d。

【不良反应】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睡眠障碍、困倦、便秘、乏力、倦怠,偶见ALT升高。

【注意事项】

(1)本品禁用于昏迷、使用中枢抑制药者、重症心功能不全者、帕金森征病人、对丁酰苯类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肝功不良、心血管系统疾病、低血压或有过一过性低血压的病人,有癫癎或痉挛性疾病既往史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龄病人及小儿等慎用。

【制剂与规格】片剂:1mg,3mg,6mg;颗粒剂:1%。

替米哌隆

【药品通用名】替米哌隆。

【别名或商品名】Tolopelon,Toleperone。

【药品英文名】Timiperone。

【化学分子式】C22H24FN3OS。

【性状】本品为结晶(Me2CO),熔点为201~203℃。

【药理作用】本品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抗去氧麻黄碱作用、抗阿扑吗啡作用及条件回避反应抑制作用;而对锥体外系有关的致强直性昏厥作用、协调运动抑制作用等非特异性作用则较弱;能促进脑内多巴胺代谢周转,具有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提示本品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其锥体外系或运动系统的不良反应则较小。其作用机制与其对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的抑制作用有关。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吸收缓慢而良好,约在4h达血药峰浓度,其t1/2为4.4h。大口服14C标记的本品,在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内分布浓度较高,在肝脏、甲状腺、肾中分布较多,肌肉、脂肪中较少,可透过胎盘屏障。本品经肝脏代谢,最后自肾脏排出;亦可经乳汁排泄。

【适应证】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情感迟钝、接触不良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对躁狂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用法与用量】口服,自0.5~3mg/d开始渐增,逐渐增量至3~12mg/d,分2~3次服,并维持治疗。可根据年龄和病情酌情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多,用药时应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心血管系统,偶见血压下降或上升、心动过速或过缓、胸闷、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波低下、T波低平、PQ延长、QT延长等);②林综合征,如出现无动性缄默、强烈固缩、心动过速、出汗、发热等,应停药;③肝脏,偶见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升高;④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综合征、运动障碍(痉挛性斜颈、颜面颈部挛缩、角弓反张、眼球震颤等运动障碍)、静坐不能;长期用药罕见口周等不随意运动,停药后仍继续;⑤眼,偶见视力调节障碍;⑥过敏,偶见皮疹等需停药;⑦血液,偶见贫血、白细胞增加或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加或减少、血糖下降或升高等;⑧消化道,恶心、便秘、口渴、食欲不振,偶见呕吐、腹泻、食欲亢进等;⑨内分泌,月经异常、泌乳、乳房痛;⑩神经系统,睡眠障碍、焦虑不安、易激动、倦怠、无力;⑾其他,起立时头晕,偶见鼻塞、出汗、耳鸣、发热、水肿、鼻血、血尿素氮升高、肌酐上升、尿蛋白、尿胆素原、尿糖假阳性或阳性。

【注意事项】

(1)本品应禁用于昏迷病人、使用中枢抑制药者、帕金森病病人及丁酰苯类化合物过敏者。

(2)慎用于心血管疾病、低血压或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病人,癫癎等痉挛性疾病或有此类病史者。肝功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老年人或小儿。

(3)不宜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服用本药者不宜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

(4)有止吐作用,可使某些药物中毒、脑瘤、肠梗阻等引起的呕吐被掩盖,应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

(1)可逆转肾上腺素的作用而致血压下降,故不宜合用。

(2)并用巴比妥类或饮酒时,作用可相互增强,故不宜饮酒,合用巴比妥类时应减量。

【制剂与规格】片剂:0.5mg,1mg,3mg;颗粒剂:含本品10%(1g含本品100mg)。

氟司必林

【药品通用名】氟司必林。

【别名或商品名】氟斯必林,氟斯必灵,Redeptin,Imap,R6218。

【药品英文名】Fluspirilene。

【化学分子式】C29H31F2N3O。

【性状】白色或黄色无定形或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0.015~0.020g/L),微溶于乙醚和乙醇。

【药理作用】本品是二苯丁哌啶类抗精神病药,是丁酰苯类的一个新亚型。既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又是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其他抗精神病药无此作用,因而具有独特性。对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及退缩、淡漠等阴性症状均有效。具有长效作用,镇静作用较弱。

【药代动力学】一般使用其微晶混悬水溶液肌内注射,因不像其他酯化长效剂需要经过羟基化,故作用快,一次注射血中有效浓度可维持1周,t1/2为3周。主要代谢产物为4,4-双-(4-氟代苯基)丁酸和N-去羟基化合物,从尿中排出。

【适应证】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对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疗效均好。一次肌内注射可维持1周,适用于维持治疗。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首次量2mg,每周一次,渐增,以后每周6~12mg,维持量每周2~8mg。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较少,可能发生失眠、疲劳、乏力及胃肠道反应。另外可能有皮疹,注射部位产生小结。

【注意事项】宜深部肌内注射。

【制剂与规格】注射剂:1ml∶2mg,3ml:6m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