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修辞学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029页(717字)

修辞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是形成期,语文学界从各方面探讨修辞学的体系:(1)从语法的角度研究修辞,把语法和修辞杂揉在一起。如《修辞学驾说》中“结构法”、“整饰法”谈修辞,而“动词法”、“虚字法”则谈语法。(2)向古代求法。如叙伦《修辞九论》及郑奠《中国修辞学研究法》。(3)向外国学习。如唐钺的《修辞格》,把修辞格分为五类二十七种,使修辞学明显地与语法学、文学批评和文章作法分别开来,成为科学的修辞学的先声。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王易的《修辞学》初步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修辞学体系,明确了修辞学的对象、范围和内容,认为修辞学应研究积极和消极修辞、文章的风格和类别。后期是发展和完善期。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为代表。此书材料丰富,对辞格做了详尽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材料、意境、词语和章句四方面把它们分为三十八格。此外,还从理论上对修辞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等作了科学说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兼顾文言和白话的科学的修辞学体系。与此间时或稍后,陈介白的《新着修辞学》和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等借鉴日本修辞学,汪震的《国语修辞学》和董鲁安的《修辞学》则取法于英美而成。前者多似陈望道体例,且对文体论多所重视,后者往往与文章作法和文学批评相混同。曹冕的《修辞学》和金兆梓的《实用国文修辞学》也与文章作法相近。此外,杨树达的《中国修辞学》专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黎锦熙的《修辞比兴篇》就一两个辞格进行深入研究。现代修辞学的特点是:材料丰富,理论欠缺;借鉴有余,创新不足;体系多样,但与其他学科畛域不明;辞格研究比较深入,成绩突出,但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