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三国演义大辞典

第三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868页(1391字)

三国演义》研究史上第三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江苏省文联、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1985年10月22日至26日在镇江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名代表。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一、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和思想。会上讨论了两个方面:1.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两种意见:①认为罗贯中是东原人。主要根据是:早期的《三国演义》版本多题为“东原罗贯中编次”,这符合古代文人在自己名字前面冠以原籍地名的习惯;罗贯中的其他小说,也多题署“东原罗贯中”,这是罗贯中本人对原籍的意见,应当尊重。②认为罗贯中是太原人。其主要依据,一是《录鬼簿续编》关于“罗贯中,太原人”的记载;二是认为罗贯中创作的几部小说中着意褒美的人物,如《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的李存孝、《三遂平妖传》中的文彦博等,都是山西人,这显然与他的乡土观念有关。2.关于罗贯中的思想。有学者在说明罗贯中的“有志图王”并非要推翻元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罗贯中与赵宝峰的关系,指出赵宝峰在政治上始终忠于元王朝,反对农民起义;但在另一方面,又提倡“仁政”,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和贤人政治思想。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内容看,罗贯中的思想与赵宝峰是契合的。二、关于东吴人物形象的研究。这是《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本届讨论会上,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会议收到的有关东吴人物形象的论文达15篇之多,表现出一些特点:1.研究范围有所扩大。除对孙权、周瑜、鲁肃续有新论之外,对吕蒙、陆逊、张昭等也有专文论述。2.提出了一些新见解。3.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三、关于毛宗岗的小说理论。会上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1.毛宗岗对小说理论的贡献。代表们谈到这样几点:①概括了历史小说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历史小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上,特别强调前者对后者的依赖性;二是主张历史小说可以有虚构,并对如何虚构提出了一些见解。②总结了《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突出了其间的辩证法因素,特别是对曹操刘备形象的分析更见精辟。这是毛宗岗对中国小说美学的重要贡献。③详细而精湛地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并加以理论的概括。首先,他总结了情节结构的三条原则:完整性、曲折性和独创性;其次,他总结了《三国演义》情节结构的艺术方法,在这方面超过了金圣叹。2.毛宗岗在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有代表指出,毛宗岗在金圣叹和脂砚斋之间承前启后,在小说批评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有代表认为,毛宗岗的小说评点虽然受到了金圣叹评点《水浒》的重要影响,但他决不仅仅是金氏理论的发挥者、推广者和宣传者,而是纠正了金圣叹的偏见,填补了历史小说理论的空白。因此,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金圣叹和毛宗岗二人的小说评点为标志的。四、关于《三国演义》的研究方法。会上争论十分热烈,代表们普遍认为,《三国演义》研究和文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应当提倡多向思维,采用多种方法。有代表提出,对新方法要慎重鉴别,不要一哄而起,不要盲目趋从。一些代表主张,要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坚持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少代表还提出,要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三国演义》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