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石刻四种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229页(1058字)

【简介】:

北魏摩崖刻石。《中明坛题字》,正书,三行共十四字,字径二寸余。《游槃之山谷题字》,正书,三行,行五字,字径尺余。《白云堂题字》,双鈎正书,一行三字,字径八寸。《云峰之山题字》,正书,一行四字,字径四寸。皆爲郑道昭书。在山东掖县云峰山。

【集评】:

淸叶昌炽《语石》:“前贤论书云,南书无过《瘗鹤铭》,北书无过《文殊经》。今《水山文殊经》摩崖俱在,视道昭远矣。盖前人未见云峰碑耳。”康有爲《广艺舟双楫》:“《云峰石刻》如阿房宫,楼阁绵密。”又:“《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像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浓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列爲“妙品上”。淸杨守敬《学书迩言》:“云峰郑道昭诸碑,遒劲奇伟,与南朝之瘗鹤铭,异曲同工。”

【赏析】:

位于山东掖县郊外的云峰山,外表上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它的高度及其自然景观与海内任何名山比较,都难以望其项背。但是,社会性的人文遗产却使它身价倍增—在这座平凡的山座上,粗糙的巖石中,参差错落地散布着几十处震烁古今的书法神品。而作者郑道昭的名字足以使云峰山焕发出熠熠光华。

衆多的题字中,《中明坛题字》算得上是郑道昭书风的代表性作品了。那略带方折的魏意与隷书波折笔法的完美无缺的交溶,显示出一种古意盎然的飘逸美韵。这类字形同时在受尽风剥日蚀的《云峰之山》题字中得到体现。

在云峰山刻石中,尙珍藏着郑道昭另一面目的刻石题字。像《游槃之山谷题字》。也许是这种字大盈尺的要求,使郑道昭做了这样的处理—字体的雄浑气度及笔画的笨拙,几乎使我们不敢相信这同是出自翩跹有度的《郑羲上下碑》书者郑道昭之手。其粗壮如石柱的笔画搭建,颇能使我们联想起西方古希腊罗的石雕建筑身姿。

《白云台题字》是以独特的双鈎界出字体。如果排除这线描的干扰,它与《游槃之山谷题字》并没有风格上的出入。但是,从字本身来看,双鈎的粗糙导致笔画间的脱节,因而使字构显得生硬。但岁月的蚀刻在这裏显示出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心理效应,粗疏化爲斑剥的古朴,不甚考究的用意变成苍茂的高古。在这种异化面前,似乎一切原有的艺术判断依据都显得无能爲力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