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特里芬难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228页(641字)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存在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优势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该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中央银行可按35美元一盎司官价向美国兑取黄金,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货币。由于美元是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它只能依靠美国政府的信用保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美元也是依靠美国政府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并承担外国政府可以持有的美元按照黄金官价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的义务,才取得中心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但是,美元所依赖的信用保证并不可靠。因为各国持有美元储备的增长,要靠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地出现逆差来实现。其他国家美元储备增加得越多,美国所积累的国际收支逆差和对外短期负债及美元信用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尽管美国可以用其巨额的黄金储备抵偿一部分债务,但美国的黄金储备毕竟有限,不可能保证各国不断增长的美元储备的兑换。然而,如果美国政府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稳定美元信用,则又会继续增加各国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根本缺陷。这一矛盾最初由罗伯特·特里芬提出,故国际经济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其实质是信心与清偿力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10月正式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创设特别提款权的方案,并于1970年开始实施。

上一篇:美元泛滥 下一篇:中华金融辞库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