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大清宝钞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25页(521字)

亦称“钱票”或“钱钞”。中国清代发行的一种纸币。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与“户部官票”同时发行。以制钱为单位。开始时面额分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和二千文几种。后增发面额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一百千文等大钞。形式略仿大明通行宝钞,以白皮纸印制,按金额多少定票形大小。钱钞额题“大清宝钞”四个汉字,中标“准足制钱若干文”,两侧分题“天下通行,均平出入”八字,下书“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每钱钞贰仟文抵换官票银壹两”字样。“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常被人们合称为“票钞”。发行目的是解决财政困境,用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清政府发行钞票,起初仅限于京都及附近省份,原拟推行全国,但大部分省份均行抵制。使用钞票的省份,由于过量发行,加上官吏从中营私舞弊,钞票迅速贬值。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河南银票一两,宝钞一仟文,只值铜钱四、五百文;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京师银票一两仅值二百文;宝钞每千文仅值当十钱一百余文,后来每千文只抵十余文。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钱票跌到仅值原价1/10,后遂停止使用并进行清理。

上一篇:户部官票 下一篇:官银钱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