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货币弹性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99页(910字)

研究货币量变动或总需求变动与其他经济变量如就业、产量、物价等变动之间的关系,并测算这些经济变量对货币量变动或需求变动的反映程度的理论。

将需求弹性引入经济学的专业文献应该归功于A·歇尔,但其学说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J.S·穆勒与古诺对需求与价格关系的研究。J.M·凯恩斯在他的着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货币数量变动,从而引起有效需求变动对就业、产量、价格、工资等变量的影响,而提出了四种弹性:

①就业弹性。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就业量的大小,设Nr为r行业的就业量,Dwr代表以工资单位计算的r行业的有效需求,r行业的就业函数为:Nr=Fr(Dwr)。假定其他条件(如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根据就业函数可知,如果货币数量变化引起r行业的有效需求发生变化,则该行业的就业量也将随之变化,其变化程度即就业弹性是:

由于各行业的就业量之和为全体工业的总就业量,因而总就业函数为F(DW)=N=∑Nr=∑Fr(Dwr),全体工业的就业弹性为:

②产量弹性。有效需求变化也会引起产量发生变化,其变化率之比即称为货币的产量弹性。如果用eor代表r行业的产量弹性,Or代表产量,则r行业产量弹性为:

全体工业的总产量弹性为:

③价格弹性。当以工资单位计算的有效需求变动时,产量的预期价格随之变动的程度称为价格弹性。其表达式为:

④工资弹性。同理,工资弹性为:

上一篇:实际余额效应理论 下一篇:庇古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