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安定货币政策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23页(1374字)

亦称“稳定货币政策论”。一种由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去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现代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安定货币论的思想最早出现在弗里德曼1951年撰写的《对货币政策的评论》一文中,而50年代末、60年代初弗里德曼的另外两篇代表作《货币供给与价格、产出变动》、《资本主义与自由》的相继问世,标志着这一政策思想的日渐成熟和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扩大政府支出为重心,以膨胀通货为特点,并辅之以低利率、放松银根的财政金融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这些做法虽然对资本主义世界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到60年代末以后,却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的重重困难,于是现代货币主义应运而生,其政策思想受到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当局的重视,并以此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唯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因而货币政策也是其他一切经济政策中唯一的法宝,其他经济政策如果不通过货币政策或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货币政策的运作中,由于时滞的存在,就不应按照“逆经济风向而行”的政策原则行事,而应实行稳定货币增长率的“单一规则”政策。弗里德曼认为,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繁荣,就必须实行安定的货币政策,即排除利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因素支配的货币政策。他认为:“我始终强调一个不变的、既定的货币数量增长率比之准确变化的增长率数值更为重要。”“为了使价格水平在数十年内维持合理的安定,总货币存量应与产出及人口的增长率保持相同的增长率。过去的经验显示,维持长期价格安定所需要的货币存量应与产出及人口的增长率保持相当的增长率。过去的经验显示,维持长期价格安定所需要的货币存量年增长率约为3%~5%”(弗里德曼:《货币最优量及其他论文》,英文版,48页,1969)。按弗里德曼的观点,如果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大大超过或大大小于这一增长幅度,都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前者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后者必然导致通货紧缩。相反,倘若货币供给量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不在短期内发生猛烈波动,就不致于引发价格猛涨或导致价格产出的巨幅下降。当然,稳定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重要性,不是就一天一月而言的,而是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讲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一经确定,就不能任意改动,若遇特殊情况需要更改,也应事先宣布,并尽量减小波动的幅度。在实际中,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3%~5%这个幅度内波动。在此范围内,国民生产总值就可沿着正常的长期趋于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保持其稳定增长。即使在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可能出现一些温和的上下波动的情况,但也不能使用“逆经济风向而行”的货币政策。总之,安定货币政策所倡导的那种“单一规则”,既简单又便于操作,又能产生“相当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说,只要把货币供给量增长率长期固定在3%~5%的水平上,整个经济稍后就会安定在一条具有实质稳定增长的轨道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