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钞法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40页(1394字)
中国宋末元初人叶李(公元1242~1292年)对纸币发行管理的认识。早在南宋时,叶李即曾就纸币发行管理问题拟出钞币条划上呈南宋政府,但其主张未被采纳。进入元代,叶李又根据元代纸币流通的新经验对原有的钞币条划予以增补,从而使之成为较为完善的不兑换纸币条划,即《至元宝钞通行条划》,该条划提出:①至元宝钞一贯,当中统宝钞五贯。②依中统之初,随路设官库,买卖金银,平准钞法。每花银一两,入库官价至元宝钞二贯,出库二贯五分(作5%,即每贯的2.5%,即五十文)。白银各依上价买卖。课银一锭,官价宝钞二锭。发卖宝钞一百二贯五百文。赤金每两价钞二十贯,出库二十贯五百文。③民间将昏钞赴平准库倒换至元宝钞,以一折五,其工墨依例每贯三分(即3%或三十文)。④民户包银纳中统宝钞者依旧听四贯,愿纳至元宝钞者折收八百文。⑤随处盐课每引卖官价钞三十贯。今后卖引许用至元宝钞二贯,中统宝钞十贯,愿纳至元宝钞四贯者听。⑥茶酒醋税、竹货、丹粉、锡碌诸色课程,收至元宝钞,以一当五,愿纳中统宝钞者听。⑦系官并诸投下营运斡脱公私钱债,关借中统宝钞还至元宝钞者,以一折五,出放斡脱人员,毋得阻滞。⑧平准库官收差办课人等,如遇收支交易,务要听从民便。若不依条划故行阻抑钞法者,断罪除名。⑨如用中统宝钞贸易,止依旧价,无得疑惑,斗涨价值,有抬高物价者罪之。⑩访问民间缺少零钞,难为贴兑,今颁行至元宝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等,便民行用。⑾伪造通行宝钞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五锭,仍给犯人家产。⑿委各路总长及各路管民官,上下半月计点平准钞库。长官公出,次官承行。各道宣慰司提刑按察司常切体察。如有看徇通同作弊者,一体治罪。亦不得因而骚扰、阻坏钞法。⒀应质典田宅,并以宝钞为则,无得该写丝棉物等低昂钞法,违者罪之。⒁提调官吏,不得赴平准库收买金银,及多将昏钞倒换,违者罪之。⒂条划颁行之后,若禁治不严,流行滞涩,亏损公私,其亲管司县府官断罪解任,路府判官亦行究治。
叶李在上述“宝钞条划”中所提出的各项主张,基本上包括了元代纸币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与重要规定,它确定了以银为本及纸币法偿制度;它规定政府税收、俸饷、民间市易与借贷等均以宝钞为则,规定宝钞的票面单位和种类、至元钞与中统钞的固定比价、宝钞发行和换易的方法,以及有关设置发行准备金,新钞的金银平价及对金银收进与出售价格的差额、防止伪造舞弊等事宜。叶李有关纸币发行管理的主张,没有采行以新钞收回旧钞的办法,它规定旧中统钞与新至元钞按固定比价一起流通,中统钞仍可继续保持政府一切收支、民间支付的价格计算单位的地位。为了确立宝钞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叶李还主张民间交易以宝钞为则,禁止实物交换。尤为重要的是,为让纸币取信于民,叶李十分强调纸币发行的现金准备,要求以充足的“银本”即金银作为保证。为了保证不兑换纸币顺利流通,叶李主张采取将金银集中于国库的政策,“随路设立官库,买卖金银,平准钞法”;民众可以持有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的买卖和流通;而“随路提调官吏,并不得赴平准库收买金银”,确保国库金银准备时时充足。在准备金管理方面,叶李主张实行定期检查平准库准备金储存情况措施,检查从原来每月一次改为半月一次,强化库官职责,杜绝贪污、盗窃、借贷、挪用等弊病,以保证准备金名实相符,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