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金作钱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41页(820字)
中国明代文官丘浚(公元1420~1495年)的一种金属主义货币观点。丘浚认为货币起源于古代圣王为便利交易的人为创造,“然又虑其无贸易之具也,故为铸金作钱焉”;“以物易物,物不皆有,故有钱币之造焉”(《大学衍义补》卷二六,“铜楮之币”上)。他还将一些有关古代货币的传说或假想误信为历史事实,认为“三代以前已有币,而其币有三等,后世公私通行以钱而亦兼用金银珠玉,其原盖始于此”。丘浚援引前人陈说,详述金属货币的作用,指出“天下百货皆资于钱以流通”;但他又把货币本身的作用与金属币材的优越性混同,认为“惟铸铜以为钱,物多则予之以多,物少则予之以少,惟所用而皆得”(同前书)。他坚决反对以谷帛为货币,认为用绢帛作货币“不免于寸裂”,用米谷作货币“不免于粒弃”,基本上是一个货币金属论者。丘浚很注重货币的流通与贮藏的关系,反对以法律方式禁止蓄钱,赞同马端临“蓄钱志在流通”的观点。他认为“钱常不多余,谷常不至于不给”就可使“其价常平”,意识到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须能适应商品的流通量,才能维持价格的稳定。他要求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均等,指出:“必物与币两相当值,而无轻重悬绝之偏,然后可以久行而无弊”。
丘浚主张由封建国家控制货币铸造权,反对“弛钱禁”,国家可以利用对钱之轻重散敛以影响其他商品的价格。在铜钱铸造上,他推崇南宋孔觊“不惜铜,不爱工”的原则,认为这是“万世铸钱不易之良法”。他从货币材料角度考虑,认为发行不兑换纸币是“以无用之物,易有用之物”,“以方尺之楮直三五钱者”而作千钱使用是不应该的。但他并不绝对地反对纸币流通,认为纸币发行只要“执其可行不可行之两端,而用其中,斯可行矣”(《铜楮之币》下)。此外,他还从当时已是白银、铜钱和宝钞三者并行流通的客观事实出发,建议实行以银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银是基本货币,铜钱与宝钞都是“权之以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