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性质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65页(1128字)

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有一般和特殊之分。

一般性质指社会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的共同属性,特殊性质指社会生产力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属性。

生产力性质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和社会结合两个方面。在物质技术方面,生产力性质表现为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怎样进行生产。在社会结合方面,生产力性质表现为是集体性生产还是个体性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等。

人们通常说的生产力性质,往往是指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从这个角度考察,人类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种或三代不同性质的生产力。

第一,古代生产力。以手工工具为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基础或主要标志的手工生产力。

这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代生产力。其物质技术方面,主要使用石制、铜制、铁制的手工工具,能源基础是自然力,天然劳动对象占绝对优势,生产技术建立在经验或成规的基础上。其社会结合方面,既包括原始社会狭小的集体劳动、奴隶社会使用奴隶的集体劳动,又包括封建社会的个体劳动;有畜牧业、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分工,但联系松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非常简单,生产规模狭小。

第二,近代生产力。

以效率高的机器体系为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基础或主要标志的机器生产力。这是人类创造的第二代生产力。其物质技术方面,生产工具主要是蒸气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能源基础主要是二次能源特别是电能,人工劳动对象比重大大上升,生产技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机器-电力技术体系取代手工-体力技术体系。

其社会结合方面表现为,专业化协作的集体劳动方式大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复杂,各业间联系很密切,工厂规模越来越大。

第三,现代生产力。

以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体系为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基础或主要标志的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力,或称科学生产力。这是人类创造的第三代生产力。

目前只有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开始拥有这种新的生产力,大多数国家仍处于第二代生产力状态。

现代生产力在物质技术方面表现为,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发电设备、人造卫星、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划时代的生产工具,多元化的新能源正在改变单调的粗放的传统能源,种类繁多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高度化的电子技术体系正在取代普通的电力技术体系。根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预计到下世纪末,生物工程技术可能发生飞跃性的发展,现代生产力将由信息时代发展到生物工程时代。现代生产力在社会结合方面表现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国际化,分工和协作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