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76页(1128字)

人们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社会行为的尺度。

从根本上、总体上看,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是统一的,生产力标准也是道德的根本标准。具体表现在:(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和行为规范,它的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维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是我们考虑道德问题的出发点和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根本标准。(2)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根本前提,而是否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利益,正是社会主义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尺。(3)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主体(人)的才能、个性发展、完善,正是道德内涵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4)发展生产力,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因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4页),道德原则归根到底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中吸取来的,并且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随之变化。

道德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又是不相等同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区别和矛盾。主要表现在:(1)两者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产力标准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一个纵贯社会历史全过程,适用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客观历史尺度。而道德标准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善恶的道德评价所依据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尤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除了日常生活准则外,就很难找到一个对历史上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统一的道德标准。再从社会横断面角度看,道德标准只能对那些具有善恶意义的关系、行为、意识进行道德评价,而生产力标准则是一个总体价值标准,它既适用于道德领域,也适用于其他一切领域。(2)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矛盾的情况。

这是因为:第一,道德评价除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区分善恶的最终依据外,还有其自身的善恶评价依据,比如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的等。于是就会出现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是进步的,但用道德自身标准去衡量又未必是“善”的现象。第二,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和行为规范,也有相对独立性一面,在阶级社会还具有阶级性,它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同步、一致的。

故而,在由各种道德评价标准组成的整个道德评价标准体系中,生产力标准居于主导地位,是各种道德评价的最终依据。但生产力标准又不能代替道德标准。道德不仅能在反作用意义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它本身是衡量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任何社会的文明,都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所以作为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及其标准是不可缺少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