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15页(3085字)

现代西方哲学最主要的流派之一。

它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传到法国,战后又传播到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一股有国际影响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在50-60年代,是西方世界最时髦的哲学,70年代以来,虽然逐渐被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新起的流派所取代,却仍不失为资本主义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其中最直接的来渊是十九世纪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它包括:克尔凯郭尔的存在神学、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法国哲学家萨特、梅洛一庞蒂、塞尔和加缪;美国哲学家蒂利希、巴雷特、怀尔德等。

存在主义是一股十分复杂的哲学思潮,它的各个代表人物的观点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除了按国度的区分,有德国的存在主义、法国的存在主义和美国的存在主义外;还可以按对宗教的态度区分为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与有神论的存在主义(雅斯贝尔斯、马塞尔);并且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存在主义哲学家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几乎所有的存在主义者都把个人的存在当作自己哲学的基本概念;都把个人的存在看作某种主观感受、心理体验等非理性的东西;并且都把这种孤立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从而使存在主义具有如下共同的理论特征:

在本体论上,存在主义反对实证主义企图取消本体论,从而把哲学归结为纯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立场。

它强调本体论、世界观问题在哲学中所具的重要意义。

认为,哲学必须追问“存在”的根本问题。同时,他们对探究世界基础和本质的传统哲学又持否定态度,以为传统哲学的根本缺陷不在于研究本体论问题,而在于研究的方向不对,因为没有抓住“存在”这个根本问题,或者没有对“存在”做出正确的解释。而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本体论就是要研究“存在”的问题。

但是,真正的“存在”并不是自然界和物,而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领悟到自身和其他物的存在,唯有人才具有“存在”。人的存在不是在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历史的存在,而是单个人的精神存在。只有从这种单个人的精神存在出发,才能理解整个世界的意义。

因此,个人存在是本体论存在的显现点。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存在”做出本体论的分析,即对人的本质的存在,亦即对非理性的意识活动的存在进行描述,这才是唯一的、有根的本体论。

在认识论上,由于存在主义的本体论是把个人的主观感受、个人的处世态度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它的目的是企图离开外部世界,从个人的主观感受中寻求个人的责任、选择等问题的答案,因此,它不注重对科学认识的研究。相反,它认为,人们凭借感性和理性获得的知识是虚幻的。人们越是依靠理性和科学,就越会使自己受其摆布,从而使自己“异化”。在他们看来,为了达到真正的实在,只有依靠非理性的直觉,即通过烦恼、孤寂、绝望等非理性的心理意识才能直接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可见,存在主义所持的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在伦理学上,存在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否认有普遍存在的道德原则,而是专注于个人的命运,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在伦理学中的头等重要意义。

在对自由的看法上,存在主义普遍承认人是自由的,但自由不是人的某种属性,而是人的本质、个人存在本身;自由既不服从上帝或别的任何权威,也不受任何客观必然性约束,它是绝对的;自由又是选择的自由,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在个人的自由选择中实现的。有的存在主义者还把自由选择和道德责任联系起来,认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自由选择负责;存在主义还提出,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是互相敌视的,它不受他人和任何社会力量所约束,体现了存在主义自由观的个人主义倾向。

在社会历史观上,存在主义从绝对的个人自由出发,认为只有个人才是最真实的存在,社会不过是个人存在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不真实的存在方式。因为当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时,个人的存在就已不再是作为真正存在的个人了,而是被对象化了的、失去了个性的、受到他人和社会约束的个人;是一种被他人、集体或社会所吞没的个人;总之,成了被异化了的人。

因此,是社会存在扼杀了人的真正存在,人们为了回复到自己的真正的存在,就要摆脱他人和社会的束缚。既然人的社会存在不过是人的不真实存在的方式,那么社会就是人的异化的产物,它本身就不是客观存在着的、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东西,只是一些被异化了的人的偶然堆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自然也不存在于社会历史本身之中,而是取决于神秘的个人存在。

因此,人的社会历史的全部进程及其特点,都应当“到人的存在的内在世界中去寻找。”存在主义还否认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虽然他们原则上承认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却在事实上否认一切人都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在他们看来,真正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使整个社会也跟着自己走的,只能是少数领袖人物。

因为历史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总是伴随着某种徒劳的召唤、落后现象和不肯跟随的现象,广大群众就是这种落后的、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是一种堕落的、瓦解了的人的存在。人们为了回复到本质的存在,为了让那些最有天才的人物推动历史前进,就必须克服群众的破坏性影响。

存在主义还主张历史不可知论。在他们看来,既然历史不过是个人存在的外在表现,而个人存在是不可知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人们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都不可能有什么真实的认识。因为我们既不了解过去,又不了解未来,而不了解过去和未来,我们也不能真正了解现在。所以,对于人来说,社会历史永远只能是一片漆黑。

既然社会历史秘不可知,那么人们在社会历史面前必然软弱无力,受社会历史的摆布,是社会历史的奴隶。在他们看来,一方面,社会历史是个人存在的异化,本身并无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人们又必然受由他们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即异化了的力量所奴役。而且人们为摆脱这种奴役的种种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必然受到挫折,归于失败。因此,人类历史只能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悲剧。

至于人们究竟怎样对待他们所遭受的挫折以摆脱异化的力量给自己所造成的悲剧,他们提出,不能依靠科学和理性,只须孤注一掷,采取盲目、冒险的行动或指望神秘的宗教力量来解脱和拯救——这就是存在主义给人们指出的道路。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全面危机的产物。由于它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资本主义全面危机时期人们心理上的诸多紊乱:对战争的恐惧、对科学的不信任和在异化状态下人们的苦闷、烦恼、绝望的心理情绪等,从而使存在主义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了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远远地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资本主义重新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存在主义哲学开始走向衰落,其在现代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生活领域的统治地位也开始被其他流派所取代。但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又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社会矛盾和全面危机的,所以,存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虽然衰落了,但是它的思想却被其他后起的流派所吸取,在现代西方的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