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17页(1150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最主要的代表着作。
1927年发表于胡塞尔主办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卷上,并同时出版单行本,现已出版到第十五版。该书是一部未完成的着作,海德格尔原计划写两部,每部各三篇,结果只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前两篇,其余四篇一直没有续出。
《存在与时间》一书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本体论,它以“时间”为线索解决“在的意义”问题,从新的思路论述了人生、世界、认识、情感、死亡、时间、历史等重大课题,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
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导论和第一部分的两篇。
在“导论”中,海德格尔从批判传统本体论出发,提出了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指出,“存在”问题,自柏拉图提出以来的两千年间,人们并未真正弄懂“存在着”一词的意义,原因在于,人们都是从“在者”入手来研究存在,因而都走错了方向,是一种无根的本体论。
该书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探讨“在的意义”,建立一种全新的本体论——基本本体论。基本本体论首先区分“在”和“在者”,确立“在”对“在者”的优先地位,然后又在众多的“在者”中找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在者”——人,海德格尔称之为“亲在”,认为只有“亲在”才是我们接近“在”的窗口。因此,对“亲在”的解释和分析就构成了一切本体论所从出的基本本体论。
该书的第一部分:“依时间性阐释亲在,解说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第一篇“准备性的亲在基础分析”,共包括六章。海德格尔集中阐述了,如果从存在和现象学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就是人所烦起来的场所。
“亲在”是在世之在,人生活在具体的世界中,与具体环境发生关系,其所烦是事实的;人与共同世界发生关系,其所烦又是人格的。“亲在”总是处在三种状态之中:事实性的被抛状态;生存性的筹划状态和沦入现存世界的沉沦状态。第二篇“亲在与时间性”,也包括六章。主要阐明:仅仅把“亲在”规定为烦,还没有充分显示出“亲在”的全部本质。要掌握亲在的可能的整体存在,还必须通过畏,使人遭遇到虚无,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必然性,使人具有不断领先于自身的筹划性。“先行到死”、“向死而生”又都与时间有关,为此,海德格尔又对“亲在”的时间性进行了分析。
该书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着作之一。它深深触及到了当代西方社会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人们所关心和思考的重大问题,因此对本世纪诸多的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始终从单个的个人而不是从社会、从个人的主观性而不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使它不可能解决有关人和人的本质这些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