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和自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30页(1061字)

德文an sich与fur sich的意译。

这两个词原是·黑格尔哲学的专门术语,意指绝对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黑格尔看来,“自在”即潜在、蕴含之意;“自为”即展开、显现之意。黑格尔把神秘的和抽象的“无人身的理性”——绝对观念,视为整个世界由以发展的基础和本原。

绝对观念在初始阶段,自身所包含的对立因素还是潜在的、原始的自身同一,是一种“自在”状态,表现为客观性;而随着绝对观念的运动的进展,就进入自为的阶段,这时潜藏于其中的差别、对立、矛盾和斗争,就展现和表露出来,由此存在表现为本质,概念得到了映现。

最后发展到概念阶段,思维与存在实现了统一,绝对观念“自己认识了自己”,因而也就成为自在自为的、最真实的东西。换言之,存在是自在的和潜在的本质,本质是自为的和展开了的存在或存在的真理。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绝对观念由存在到本质,直到概念的运动,要经过许多中介环节,而概念的每一步运动,都是一个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是由不真实到真实、由直观的多样性到多样性的统一,由表面现象到深刻的实质的深化过程。黑格尔关于概念运动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的描述,虽则是唯心主义的思辨,但也以头足倒置的歪曲的形式,猜测到了包括人类思维过程在内的整个世界发展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的辩证规律,具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关于“自在”和“自为”的辩证思想加以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曾在自发和自觉的意义上使用过自在和自为这两个概念。他们用“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来表征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成熟程度和觉悟程度,即把早期阶段由于没有自觉的阶级意识而进行自发反抗的无产阶级称为“自在的阶级”,而把接受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自觉地和有组织地为无产阶级的远大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产阶级,称为“自为的阶级”。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通常把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或把未与人们的自觉活动发生对象性关系的那一部分物质世界称为“自在”的世界,而把人们自觉地认识、改造、征服、占有和享用客体之对象性的活动和关系,称为“自为”的。

自在和自为这两个术语,也被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学派所使用。例如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就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是黑暗和虚无;而把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视为真正的“存在”和本质,是“自为的”存在。

上一篇:自我意识 下一篇:自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