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30页(1131字)
人类个体、群体和整个社会活动的一种与自发行为相对应的方式或状态。
日常语言中的“自觉”,通常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而哲学上的“自觉”概念,则是指人们依据被认识的客观规律,来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并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一般说来,一定程度的自觉自由的活动,是人类行为的特征。
但是,从历史尺度看,任何个人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有一个由自发向自觉的发展过程。
人类自觉活动的思想前提,是借助自己的理性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的运用。
但是人类的这种思维能力产生和提高,以及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规律认识利用,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也就是说,人类理解自己社会活动意义的程度,亦即人的自觉性的发挥的程度,是受自己时代的历史条件所规定的。
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人们的活动基本上是缺乏自觉性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活动的自觉性的程度,逐渐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私有制条件下,各个阶级的成员就他们在自己行动中来追求个人或某种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利益而言,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但是,他们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所具有的长远的历史意义而言,则大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即受历史必然性的支配。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一开始也处于不自觉的,盲目反对旧制度的状态,表现为只是捣毁机器,单纯追求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福利的自发行为,还没有意识到要推翻剥削制度,求得经济上和政治上彻底解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有当工人阶级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意识到了自己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力量,工人运动才能变为改造社会的自觉斗争。
即把争取工人阶级本身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把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作为自觉奋斗的目标。在这场自觉和胜利的斗争中,马列主义的指导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领导,是必须具备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只有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在建设新社会的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全体人民创造历史的自觉性充分地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使得社会主义制度,有可能开始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自觉的和有计划的调节,去逐步取代社会经济规律的自发的调节,并逐步创造条件,以便将来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
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具体规律的认识,也有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因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自觉性,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