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35页(460字)

指民族文化发展中积淀的相对稳定的东西。

它是一种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某种习惯的程式、文化,有人称它为人的“第二天性”、“似本能”。传统文化是植根于过去,汇注于现在,又奔向于未来的;过去的文化只有流传下来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情趣、知识结构,才能称之为传统文化,否则只能称之为历史上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既是一种习惯的、保守的力量,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力量。

每一代人总是根据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知识,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理解和解释,而这种新的理解和解释便构成他对传统进行选择、改造和推陈出新的基础,从而给传统文化注进新形式、新内容。

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来说,是一种粘合剂,是形成民族向心的、抗异的力量。传统文化对民族成员来说,起着教化、塑造、培育的作用,任何人都要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或多或少要打上传统文化的印记。

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科学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对传统文化采取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都是错误的、极其有害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