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81页(1221字)

【生卒】:1913—

【介绍】:

法国哲学家,法国解释学学派的创始人。

与伽达默尔并称当代两大解释学家,生于法国威伦斯。曾任教于斯坦斯伯格大学,孛本大学。1973年任巴黎“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中心”董事长,美国芝加哥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着作有《论解释——弗洛伊德研究》、《解决的冲突》、《解释理论:话语和意义的增附》、《隐喻的法则》、《罪恶的象征》。

利科尔融汇了各派哲学思想,使解释学成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融于一体的哲学。他提出了“本文”的理论,认为解释学的核心就是对“本文”的研究、理解和说明,本文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言语,即是一种符号体系,也是生活意义的表现形式,因此理解本文,理解生活,理解自我。

但是,解释学不能跳过方法论和认识论而直接达到本体论。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过结构的机制限制了本文。

语词的多义性,提供了发现意义的手段,但结构分析方法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

分析哲学的日常语言的分析方法,把世界,他者、自身三者的关系结合起来,强调语义的多值性,避免了结构主义的形式主义,同时又克服现象学中的直觉模糊性。

他进一步提出一着名的新纲领:“解释学嫁接到现象学上。”以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内容。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就在于使无意识的潜在语言变为语言性的本文。解释者以上述方法使本文超越了作者与解释者主观心理状态,通过一种反思进入本文的世界,从而最终达到在历史中存在的人的存在的意义。

历史哲学是利科尔解释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他认为有三种解释历史的基本取向。

一是从历史进化的抽象层次理解历史,用因果范畴追寻是什么使历史进步和发展,因而注重历史规律性的研究,但失落了人生的意义。二是从存在层面解释历史,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追求不同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因而历史是多元的,但这一取向只注重历史的非理性方面。

三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希望历史观,由信仰来解释历史,但信仰而来的历史并非真正的历史。利科尔认为历史不是逻辑史,历史之为历史,既非一个完成的意义体系,像黑格尔所做的那样。

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意义个体,像康德、笛卡尔和休谟所主张的那样,历史总是人类的历史,而人的历史意味着历史一定要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贯穿起来。

理解历史是人的自我理解活动,人的历史存在是一种时间上的存在,人在时间上是未完成的、未确定的存在,人对历史的理解,同时是一个未完成的自我认识,历史的意义只有保持模糊性和开放性,才能成为历史。

利科尔的解释学和历史观企图克服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片面性,他强调历史和对历史认识的开发性,反对黑格尔把历史和认识当成完成了的终极真理,同时又坚持历史和认识的连续性,反对历史主义相对主义,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意义,但他对历史的规定只基于理解人的存在意义的基础上,而没有看到人的存在意义的更深刻的基础——物质与实践。

上一篇:利己主义 下一篇:佛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