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61页(997字)
颠倒个人和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否定广大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少数英雄人物等同于历史创造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杰出人物。有时也泛指对历史发展有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或称唯意志论。它认为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少数英雄、伟人、帝王将相等,是他们的才能和意志决定历史发展方向,而人民群众不过是浑浑噩噩跟着英雄人物走的“群氓”,是消极、被动的力量,甚至阻碍历史发展。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功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夫子,失一秦始皇,其局面可以全部改观。德国青年黑格尔分子布鲁诺。鲍威尔则认为,具有“批判的思维的个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把改造社会的事业归结为这些个人的大脑活动。俄国的民粹派提出“英雄”同“群氓”相对立的观点,认为“群氓是没有任何创造因素的群众,好像是一大堆零,只有在他们头上谦虚地站着善良的批判地思维的人物时,才能有积极的意义。
”二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或称宿命论。它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神秘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绝对精神”等。这种力量通过少数英雄人物体现出来,他们是客观精神的代理人,历史进程是由他们决定的,一般群众则只是追随者和工具。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伟大人物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代理人。
伟大人物的优越性就在于他能知道和表达绝对意志,因而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帜之下,他就成为人们的上帝、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前,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统治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
是少数“英雄”的思想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决定历史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必然肯定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相反,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看不到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必然把少数英雄看作历史的创造者,极力贬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没有创造性的、消极的、被动的“群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