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63页(1032字)

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重要着作。

该书是胡塞尔在1935年所做的一系列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的第一、二部分曾于1936年在贝尔格莱德出版的国际刊物《哲学》杂志上发表,1954年在《胡塞尔全集》第六卷上全文发表。

在这部着作中,胡塞尔企图以一种新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和了解现象学。“欧洲人的危机”和“生活世界”是全书的主要论题。

面对当时欧洲大战迫在眉睫,几千年的世界文明濒临摧毁的危机,胡塞尔忧心忡忡。他指出,欧洲的一切危机,首先是人的危机。

现代科学的发展虽然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的重视,却忽视了精神的追求,人的意义不见了,人的尊严丧失了,人道主义没有了,这是欧洲文明的总危机。这种危机的根源一方面应归咎于自然科学,因为哲学与经验自然科学是根本不同的学科,如果像实证主义那样,把二者混同起来,甚至依据自然科学的模式去研究哲学,就会忽视人的意义。

为此,欧洲人的危机也可以称之为“欧洲科学的危机。”另一方面,在胡塞尔看来,欧洲人的危机还根源于理性精神的丧失。

欧洲的理性精神源于希腊,希腊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内在的目的论,它以整个世界为认识对象,企图从中发现世界的目的和意义。但是,自19世纪后期实证主义产生以来,理性的哲学不被人重视了,人们只关注自然科学的方法,剔除了事实性中所包含的目的和意义,排除了一切关于人的价值及其文化成果的判断。

这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被忘记了。因此,欧洲人的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理性主义的明显失败。

胡塞尔还提出,克服这种“欧洲人的危机”,是现象学哲学的责任。只有先验现象学才强调了人的主观精神的创造作用,提出了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真正确保了人的价值,由此才能克服欧洲人的危机。

为使大多数人真正理解现象学,解决欧洲人的危机,胡塞尔还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在他看来,欧洲人的危机的产生是由于以往科学家和哲学家忽视了人及其所处的生活世界,因此,拯救这一危机的关键,只能是用现象学去阐明“生活世界”的根本含义。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就是科学之前的世界,它为一切人所共有,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依据意向性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有方向的内容庞杂的世界。通过对“生活世界”的观察、分析和描述,就能够为现象学的还原或先验的还原提供一种健全的基础和恰当的指导。

上一篇:欧文 下一篇:幸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