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08页(760字)

词源于拉丁文refor——matio,意为“改革”、“改良”。

指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发动的一次反对罗天主教会的社会政治运动。这一时期,欧洲的封建制度已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而以教皇为首的罗马天主教会竭力维护旧的封建秩序,阻碍社会进步。1517年,德国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成为公开反天主教会斗争的信号。

1512年,马丁·路德当众烧毁教皇革除他教藉的谕令。

其行动促使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运动在欧洲迅速展开。

宗教改革创立了新教。

它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产地;鼓吹《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勿须由神父作中介;反对天主教的教阶制,反对崇拜偶像,提出牧师可以结婚;等等。以路德为首的一派,建立了适合君主专制的新的教会和教义,得到市民上层和一部分德国诸候的支持,属温和派。

随后,以法国人加尔文为首的一派在日内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教会,属激进派。继而在英国,英王自上而下建了英国圣公会,亦称安立甘教会,即英国国教会,属保守派。另外,在北欧各国,世俗君主也摆脱了教皇控制,把教会置于本国君主的控制之下。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也推动了社会改革运动。

如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1524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德国农民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恩格斯称之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但是,马丁·路德等则站在王公贵族方面,鼓吹对农民起义施以残酷镇压。

所以,宗教改革运动是一次不彻底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上一篇:法后王 下一篇:宗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