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96页(979字)

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论述爱的理论和实践的一本伦理着作,出版于1956年。

至今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该书分四章: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爱的理论;三、爱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中的衰变;四、爱的实践。在第一章,弗洛姆提出,爱的问题不是如何能够被爱、如何变得可爱的问题,而是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问题。因此,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学习爱的理论,需要努力实践。

在第二章,弗洛姆论述了爱的本质,指出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唯一合理的回答,是人类的本性、每一个人终极的真正需要。在他看来,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又因天生赋有理性,超越了自然,失去了同自然的原始同一状态。

人作为自我意识的主体,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同自然、同他人相分离的实体,在自然和社会压力面前无依无靠。如何克服分离,如何实现结合,就成为人类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一种突破把人同其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他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也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因此,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解答,是人类最深切的需要。

他还说,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现。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在第三章,弗洛姆指出,爱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一方面是衰落了,只是罕有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蜕变了,为种种虚假的爱所代替。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以市场作为全部经济,进而作为社会关系立规者的原则上,使市场的交换原则也浸透到爱之中,把爱变成商品交换的关系。

在第四章,弗洛姆认为,爱要成为一种社会的现象,就必须对当代西方社会结构作一番重要的剧烈的变革,使人的爱之本性不是与他的社会存在相分离,而是与其社会存在结合成一体。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作为一种伦理理想和道德规范,包含有积极的、合理的内容;以它作为尺度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在一个存在着阶级利益对立的社会里,主张一种超阶级的全人类之爱,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依靠这种一种爱的说教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解放,只能是一种幻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