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阶级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58页(971字)

主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总是为维护一定社会的集团利益而服务的,都是从一定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经济关系中产生的,因而总是特定阶级所具有或承认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的体系。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在同一社会中的不同阶级,各有不同的道德,而敌对阶级之间的道德,也往往是针锋相对的。恩格斯说,工人比起资产阶级来,说的是另一种习惯语,另一套思想和观念,另一套习俗和道德原则,另一种宗教和政治。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总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根本不存在所谓超越阶级斗争的道德。

在长期的剥削阶级占统治的社会内,剥削阶级总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维护剥削、维护压迫的手段;而被剥削阶级,总是运用劳动人民的道德,为争取自身利益而斗争。

同样,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共产主义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说:“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52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为人类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度服务的。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往往表现为道德直接为政治服务。政治斗争往往要通过道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道德领域里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斗争,又常常和政治斗争紧密相联、互相配合。在当前世界上,资产阶级在极力推行西方价值观念、并妄图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中,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渗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当前,和平演变与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中,两种根本对立的道德的斗争,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但是,这并不否认在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道德的共同性,主要是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由于相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些相似或相同的东西、道德的共同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勿偷盗”这一私有社会的共同道德,在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里,也将会消失。

此外,在人类社会的的长期生活中,还形成了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这对于各阶级来说,也是共同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