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96页(467字)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主张以道德教化来维持政治统治。

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德治思想的萌芽,周朝的统治者接受殷朝灭亡的教训,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的思想。他们认为周朝虽受命于天,但仍需要注意修德。

只有这样才能常保天命不再转移,使政权得以巩固。

”事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经·大雅·文王》)。

春秋时期,孔了明确地提出德治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此表,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他认为统治者应当是有德之人,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效地治理民众,实现长治久安。他还提出,君主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法律手段,还应当辅以教化。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政和刑只能使人不敢犯罪,德和礼则能使人知耻归心。他认为德治比法治更有力量,“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的德治思想经后来儒家的阐扬和发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有影响的传统观念之一,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上一篇:德国古典历史哲学 下一篇:滕尼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