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书籍:中华民国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10页(534字)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革命宗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冯自由在香港《中国日报》“广告栏”作介绍时,又把“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从此为世人公认。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会上演讲,系统阐述了三民主义思想。民族主义,用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起来,废除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少数富人专利、垄断,达到社会平等。前期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内容。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民族平等”;民权主义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以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这就是后期的新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