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对象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33页(1723字)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宋涛,1988)。

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只有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这种劳动才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由此形成的生产力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许涤新,1980)。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物,例如天然水域中的、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产品,例如食品行业用的面粉、油料、香料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用的钢材、橡胶、玻璃等,纺纱用的棉花等等,所有这些通称为原料。一物是否属于劳动对象,不是绝对的。克思指出,“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就改变”(马克思,1972,P.207)。

例如,马用作役畜属于劳动资料,用于肉食加工则为劳动对象。起初,人类获取生活资料,主要是采集自然界现成就有的东西,以后生产发展了,才逐渐出现了加工原材料的生产部门,劳动对象中原材料的种类也随之增长起来。劳动对象的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其范围。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物体的新的有用属性,并创造出某些新的材料,所以使劳动对象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也更加多样化。劳动对象的扩大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利用自然资料的范围扩大。例如开发地层深处资源、海底资源,以至利用原子能、核能、太阳能、潮汐、水流、地热等等。

2.改造自然界的范围扩大。例如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以至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形成的遗传工程,有可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创造生物的物种。

3.工业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新型材料。例如,导电玻璃、泡沫玻璃、液体橡胶、粉末橡胶、复合纤维、超细纤维、阻燃涂料、防污涂料、红外陶瓷、陶瓷合金、人造水晶、光导纤维等等。

4.开展对生产中排泄的废料、废气进行综合利用,拓展了劳动对象的新领域。

劳动对象作为劳动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种类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首先,在使用相同劳动资料条件下,高质量的劳动对象不仅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且可以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例如,使用同样的工具,花费同量的劳动,从良种中可以收获更多的谷物,从富矿中可以取得更多的产品。

其次,劳动资料大都是由劳动对象转化而来的(作为劳动资料的土地例外),利用优质劳动对象制造的劳动资料,会具有较高的效率。例如,劳动工具都是由劳动对象制成的,因而,劳动对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劳动工具的质量,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水平。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重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关系着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的进程。

最后,一种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和发明,将对新旧生产部门的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

它既可以拯救一个生产部门,也可毁灭一个生产部门。因此,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增长,必须充分认识劳动对象,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新材料和动植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这些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许涤新,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上),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19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

宋涛,1988,《〈资本论〉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