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155页(1678字)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法语中,泛指一切“从事冒险事业的”人。

到19世纪中叶才被经济学家加以借用。随着西方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企业家”这个词用得越来越多,但经济学家们对其含义的理解和下的定义却有所不同。着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彼特(Joseph Schumpeter)从“创新”的角度对企业家下了定义,他说:“企业家是不墨守成规,不死循经济循环轨道的,他常常创造性地变更其轨道”。在他看来,创新者等于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与实行者;企业家与普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不同的,普通的经营管理者只按照传统的方式经营管理企业,而企业家则倡导“创新”活动。

罗伯特·纳尔逊(Robert E.Nelson),菲利普内克(Philip A.Neck)认为,“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他们具有观察和评价经营机会的能力;集中必要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发挥,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保证成功”。“企业家都是实干家,目的十分明确,甘担风险,从中取得成绩”,企业家具有六个特色和十九种素质,具体表现见下图。

在纳尔逊等人看来,在上图所列“19种素质方面或者在个人性格方面,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一模一样。彼此间的差异往往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冷漠和傲慢;有的热情和友善;有的孤僻或腼腆。不过,通过对许多个人素质和技能的调查之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为一个集团,企业家和非企业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梅雷迪思等,1986,P.3~4)。

罗伯特·索贝尔等人认为,企业家是“愿意冒险”,“对不确定的和模糊的前景比大多数人具有更大的容忍能力”,“企业家都严于律己,对手头工作专心致志,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大多数企业家“遇到挑战就兴味盎然,全力以赴,即使在休假或闲暇时大概也是如此”(索贝尔等,1989,P.3~4)。

邓旭主编的《中国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大辞典——经济体制改革卷》中认为企业家是“指能够根据客观的和完全确实的成本收益,对其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和不断创新的人。”(邓旭等,1992,P.477)

简单地说,企业家是指那些精于管理经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来自企业的厂长、经理,但并非所有的厂长、经理都是企业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精于”二字,有那些能将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使企业能不断发展壮大的高级管理人员才算得上企业家。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变化莫测,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雄伟的胆略、超人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和开放的社会,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熟知本行业的高尖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动态,还要懂得和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这就要求企业家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能称得上企业家最主要的标志是,他所管理的企业在竞争较激烈的行业中能不断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胡代光、厉以宁,1983,《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

杰弗里·梅雷迪思、罗伯特纳逊、菲利普·内克,1986,《企业家的实践》,广西人民出版社。

索贝尔、西西利亚,1989,《企业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邓旭等,1992,《中国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大辞典——经济体制改革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