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计划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626页(1726字)

1988年8月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促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和实用化计划。

这是中国科技界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科技革命的回应,由此中国开始了向高科技产业化的挺进。

“火炬计划”的推行,主要是要为全国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力量的大中型企业、军工企业以及数十万科技人员进入沿海发展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性保护,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培训干部,疏通技术、人才、资金合理组合和流通的渠道,创造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以形成适宜的气候。“火炬计划”的具体实施措施有:制定吸引资金、人才和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高新技术园区,建立一批志愿者服务中心,即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对科技型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人才,为科技型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寻求资金和疏通信贷的渠道。

根据该计划,中国在1988~1990年要创办2000个高技术和新技术企业,并促使其与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的联合,开发2000项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其中三分之二的产品形成规模生产,三分之一的产品出口创汇,在沿海开放地区和内地中心城市建立几十个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高技术和新技术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在北京等地办好几个重点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吸引10万名科技人员参加“火炬计划”,为高技术企业培训两万名经营管理和国际市场人才。

“火炬计划”在我国各主要经济区域呈不同发展态势:珠江三角洲发展呈跃扬鞭之态势。实施战略为“齐头并进,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火炬带头人多为新一代农民企业家。高新技术占工业总产值的10%。

苏锡常火炬带是1991年5月建立的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微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进行产业化,已形成年产集成电路4000万块,产值4亿元的规模。“突出重点,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使区域内有明确分工。苏州以培育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常州以发展化学合成制药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无锡以开发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上海高新技术占工业总产值的80%。环渤海地区发展呈“摆兵布阵”态势。实施战略为“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火炬带头人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除京津外,高新技术占总产值3%~5%。中西部地区,其发展态势呈“蓄势”态势,其实施战略为“三靠”(靠自己的科技成果,自己的人才,自己的资金)方针,窗口示范。

火炬带头人多为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大院校大科研院所领导人。“八百里秦川”关中地区,是我国“一五”,“二五”计划时期的重点,仅陕西省就有高等院校50多所,科研机构1500多个,大中型企业数百家,科技人员100多万,综合科研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至1995年,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苏锡常火炬带为前沿,以分布在全国5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不同经济区域为辐射走廊,点、线、面相结合,推动高新技术加速发展的大格局;完成了从过去单纯重技术到重产业化,从小批量到大规模的转移,进入了集团化、多元化、大规模发展阶段。到1991年,国家批准2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邓小平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994年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0000家,从业人员70万,年产值超亿元的106家,建立了70多个创业服务中心,称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在火炬计划的旗帜下,实施国家级火炬1940项,地方火炬4750项,累进新增产值1427亿元,出现了像北大方正、联想集团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火炬计划十年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到本世纪末,高新技术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4000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

参考文献:

马洪等主编,1993,《中国经济开发现在与未来》,经济管理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