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658页(2610字)

以注重历史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个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流派。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是其公认的先驱,威廉·罗雪尔(Wilhelm Roscher)是最重要代表人物,布鲁诺·希尔德布尔德(Bruno Hildebrand)和卡尔·克尼斯(Karl Knies)对历史学派亦有重要贡献。

李斯特对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之古典理论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他们的学说是世界主义的,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

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并不存在共同的普遍的规律,各民族均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李斯特所要建立的国民经济学,“是这样一种科学,它正确地了解各国的当前利益和特有环境,它所教导的是怎样使各个国家上升到上述(即相当于发达工业国家——引者注)那样的工业发展阶段,怎样使它同其他同样发展的国家结成同盟,从而使实行自由贸易成为可能,并从中获得利益”(李斯特,1961,P.113)。

当时德国经济尚难同英法两国竞争,李斯特此说便落实到在德国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借助国家力量推动德国大工业的发展。

尽管如此,李斯特对于自由贸易并不是一味反对。

他认为,德国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是由于德国尚处于农工业时期,而英法等国已处于农工商业时期。德国的任务是培育生产力,迅速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一旦达到这一阶段,德国便可与他国实行自由贸易。

说到生产力,李斯特有较特别的理解,并以之与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价值论相对抗。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重要多少倍”(李斯特,1961,P.113);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隶制与封建领地的取消以及货币、印刷、报纸、计量等事物和制度的发展与交通工具的采用,等等,都是生产力增长的丰富源泉。

李斯特关于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主张,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批判,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思想,虽为其后的历史主义者继承,但李斯特并不是历史学派的集大成者。威廉·罗雪尔才堪当此誉。

1843年出版的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可谓包罗万象,可惜缺乏文彩,只有熟悉这门科学的专家阅读此书才不致忽略贯串全书并成为该学派基础的历史方法。罗雪尔在此书的《着者序》中说,所谓历史方法,并非仅按编年史那样拼凑材料,而在于:(1)此方法的目的在于记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了些什么,要求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他们做了哪些努力,有了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又为什么获得成功。这种记述要同法制史、政治史以及文化史结合起来。(2)在观察现代经济关系时,绝不能忽略过去各文化阶段的研究。

(3)根据过去的经验、启示和教训,当新的国民经济表现出一种同过去的国民经济相类似的倾向时,可以从类比(Parallel)关系得到宝贵启示。(4)对任何一种经济制度决不轻易地一律予以颂扬或一律予以否定。

罗雪尔还说,历史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与萨维尼艾希霍恩方法(Savigny Eichhornsche Method)在法学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完全一样(罗雪尔,1981,P.7~9)。

罗雪尔的历史方法和历史主义,在德国19世纪的40~60年代影响极大,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则为新历史学派所继承,并在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统治地位。

但历史方法反对经济规律的存在和抽象演绎方法,调和阶级矛盾,被克思称为“教授式的折衷主义空谈”。

布鲁诺·希尔德布尔德拟定了一个比罗雪尔更为雄心勃勃的研究规划。在其主要的、未完成的着作《现在和未来的国民经济学》(1848年)中,他强调德国历史学派与古典经济学的差别更甚于罗雪尔(F.申青格尔,1996,P.554)。他力图通过统计资料发现经济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经济关系是依地点和时间的差异而相区别的,因而经济科学仅仅是研究某一国经济的“国民科学”。此外,希尔德布尔德攻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他断言,“资本主义铲除了工人的‘懒惰’和‘愚昧无知’,铲除了工人的‘愚蠢和荒谬的守旧心理’,从而导致这样一种情形,即工人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促进历史的伟大发展”(鲁友章等,1979,P.425)。

卡尔·克尼斯在《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年)中对历史学派的理论做了精致表述。但他对希尔德布尔德努力去发现的经济发展规律持怀疑态度。

他认为,认识经济现象的工具是:统计学和历史研究着作。

总之,这里所说的历史学派,或者更明确地界定为德国旧历史学派,其学说特点是:

(1)强调归纳法,贬低抽象演绎法。

(2)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试图利用国家力量促进和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反对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张。

(3)否认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的普遍意义,强调各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都应有自己的特点,有某些强调过头的倾向。

(4)由于强调历史的发展和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他们力图把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理想化,把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作为自己辩护的基本对象。

参考文献:

鲁友章等,1979,《经济学说史》(上),人民出版社。

李斯特,1961,《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

F·申青格尔,1996,《德国历史学派》,载《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罗雪尔,1881,《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商务印书馆。

上一篇:新制度学派 下一篇:新历史学派
分享到: